导致儿童龋齿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儿童龋齿的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口腔卫生习惯不佳(刷牙不及时、方法不正确、时间不足)、饮食习惯不良(高糖食物摄入多、频繁进食、偏爱黏性食物)、唾液分泌异常(量减少、成分改变)、牙齿本身因素(发育不良、排列不齐)以及遗传因素;对于年龄小的儿童,家长要助其养成良好口腔卫生习惯,患全身性疾病影响唾液分泌或牙齿发育的儿童需积极治疗原病并加强口腔护理,同时家长要关注孩子饮食,控制高糖和黏性食物摄入,定期带孩子进行口腔检查。
一、口腔卫生习惯不佳
1.刷牙不及时:儿童若未在进食后及时刷牙,食物残渣会在口腔内残留。尤其是晚上睡觉前,如果不刷牙,口腔内细菌会在夜间大量繁殖,利用食物残渣中的糖分产生酸性物质,腐蚀牙齿。例如,奶睡的婴儿,牛奶残留在口腔中,为细菌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增加了龋齿发生的风险。
2.刷牙方法不正确:很多儿童虽然每天刷牙,但刷牙方法不正确,不能有效清洁牙齿的各个部位。比如,只是简单地在牙齿表面横刷,而没有将牙刷与牙面呈45度角,进行上下颤动刷,这样就无法清洁到牙齿的邻面和牙龈沟,导致食物残渣和牙菌斑残留,久而久之形成龋齿。
3.刷牙时间不足:刷牙时间过短,不能彻底清除牙齿上的污垢。一般建议儿童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2分钟,但很多儿童可能在1分钟甚至更短时间内就结束刷牙,使得牙齿清洁不彻底。
二、饮食习惯不良
1.高糖食物摄入过多:糖果、巧克力、蛋糕等含糖量高的食物,是儿童喜爱的零食。这些食物中的糖分在口腔细菌的作用下,会迅速发酵产酸,破坏牙齿的珐琅质。而且,儿童往往没有节制地食用这些高糖食物,增加了龋齿的发生几率。
2.频繁进食:有些儿童养成了频繁进食的习惯,除了正常三餐外,还会在两餐之间吃很多零食。这样口腔长时间处于酸性环境中,牙齿不断受到酸的侵蚀,更容易患龋齿。
3.偏爱黏性食物:糯米制品、果脯等黏性食物容易黏附在牙齿表面,不易清洁,为细菌滋生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增加了龋齿的发病风险。
三、唾液分泌异常
1.唾液量减少:某些疾病(如干燥综合征)、药物副作用(如某些抗组胺药、抗抑郁药等)可能导致儿童唾液分泌减少。唾液具有清洁口腔、中和酸性物质、抑制细菌生长等作用,唾液量减少会使口腔自洁能力下降,牙齿更容易受到腐蚀。
2.唾液成分改变:唾液中的矿物质、免疫球蛋白等成分对牙齿健康起着重要作用。如果唾液成分发生改变,如钙、磷等矿物质含量降低,或者免疫球蛋白水平异常,会影响牙齿的抗龋能力。
四、牙齿本身因素
1.牙齿发育不良:儿童在牙齿发育期间,如果营养不良、患有某些全身性疾病(如佝偻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可能导致牙齿发育不良,牙釉质矿化不全,牙齿的抗龋能力降低,容易发生龋齿。
2.牙齿排列不齐:牙齿排列不整齐,如拥挤、错位等,会使牙齿之间的清洁难度增加,容易形成卫生死角,食物残渣和牙菌斑容易堆积,从而增加龋齿的发生风险。
五、遗传因素
遗传在儿童龋齿的发生中也起到一定作用。如果父母双方或一方患有龋齿,儿童患龋齿的几率可能会相对较高。这可能与遗传的牙齿形态、结构、唾液性状等因素有关。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家长应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如在婴儿期用干净的纱布或指套牙刷为其清洁口腔,随着年龄增长逐渐教会其正确刷牙。对于患有全身性疾病影响唾液分泌或牙齿发育的儿童,除了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外,更要加强口腔护理。同时,家长要关注儿童的饮食习惯,控制高糖、黏性食物的摄入,定期带儿童进行口腔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龋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