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肥大怎么办
子宫肥大症是指子宫均匀增大、肌层增厚并伴有子宫出血的疾病,病因包括慢性炎症、卵巢功能障碍等。症状有月经量多经期延长、白带增多、腰骶部及会阴部坠胀。诊断依靠妇科检查、B超、诊断性刮宫。治疗分药物(适用于轻度症状轻)、物理(适用于宫颈肥大伴糜烂)、手术(药物物理无效或严重情况)。日常要保持外阴和经期卫生、增强体质、定期复查。特殊人群如年轻未育、老年及有慢性病史女性,治疗各有注意事项。
一、子宫肥大的概述
子宫肥大症,是指子宫均匀增大,肌层厚度超过2.5cm以上,伴有不等程度子宫出血的一种疾病。主要由慢性炎症长期刺激,使子宫肌层内的弹力纤维组织在平滑肌间及血管周围增生,致使子宫肥大;卵巢功能障碍,雌激素持续刺激,可使子宫肌层肥厚;多产妇慢性子宫复旧不全,子宫肌层内的弹性纤维组织在平滑肌间及血管周围增生,也会导致子宫肥大。另外,盆腔瘀血、子宫肌层血管硬化等因素也可能引发。
二、子宫肥大的症状表现
1.月经量过多、经期延长:这是较为常见的症状,经量可比正常多12倍,持续天数也会延长。长期月经过多可导致贫血,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
2.白带增多:炎症导致白带增多,若伴有宫颈糜烂,白带可能呈脓性,还可能出现接触性出血。
3.腰骶部疼痛及会阴部坠胀感:尤其在月经期、排便或性生活时加重,长期站立、劳累后症状也会加剧。
三、子宫肥大的诊断方法
1.妇科检查:医生通过触诊可了解子宫大小、质地、活动度等,子宫一般呈均匀性增大,表面光滑,质硬。
2.B超检查:能清晰显示子宫形态、大小、肌层厚度及有无其他病变,如肌瘤等,对诊断子宫肥大有重要意义。
3.诊断性刮宫:对于月经过多且年龄较大的患者,为排除子宫内膜病变,可能需进行诊断性刮宫,刮取子宫内膜组织进行病理检查。
四、子宫肥大的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适用于轻度子宫肥大且症状较轻者。常用药物如宫缩剂,可减少出血;止血药物,控制月经量。具体药物需由医生根据患者情况选择。
2.物理治疗:包括激光、冷冻、电熨等方法,适用于宫颈肥大伴有糜烂的患者。通过物理手段破坏病变组织,使其重新修复。
3.手术治疗:对于药物和物理治疗无效,或子宫肥大严重、伴有子宫腺肌病等情况,可能需行子宫切除术。但手术有一定风险,需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
五、子宫肥大患者日常注意事项
1.保持外阴清洁:每日用温水清洗外阴,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洗液,防止破坏阴道正常菌群平衡,引发感染,加重病情。
2.注意经期卫生:经期要勤换卫生巾,避免性生活,防止细菌上行感染。
3.增强体质: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瑜伽等,提高身体免疫力,有助于预防炎症发生,对子宫肥大的恢复也有益处。
4.定期复查:无论采取何种治疗方式,都需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和B超检查,监测子宫情况,了解治疗效果,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病变。
六、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年轻未生育女性: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宫腔操作,如人工流产等,减少对子宫的损伤。治疗时应优先选择对生育功能影响小的方法,如药物治疗或物理治疗。若必须手术,需与医生充分沟通,了解对生育的潜在影响。
2.老年女性:由于老年女性常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等,治疗时需综合评估身体状况。在选择治疗方案时,要充分考虑基础疾病对治疗的影响。同时,因老年女性阴道自净能力下降,更要注意外阴卫生,预防感染。
3.有慢性病史女性:如患有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易导致阴道局部糖原增加,利于细菌滋生,加重子宫肥大症状。此类患者需积极控制血糖,保持血糖稳定,同时密切关注子宫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