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萎缩怎么办
牙龈萎缩的常见原因包括口腔卫生不良、刷牙方法不当、咬合创伤、年龄因素和某些全身性疾病等;应对措施有维护口腔卫生(正确刷牙、使用牙线等)、治疗相关疾病、纠正不良习惯、手术治疗等;不同人群如儿童、孕妇、老年人有各自牙龈萎缩的特殊注意事项,儿童需家长关注口腔卫生等,孕妇要注意孕期口腔卫生及就医,老年人要坚持口腔卫生、控慢性病等。
一、明确牙龈萎缩的常见原因
牙龈萎缩主要与以下因素相关:
口腔卫生不良:长期不认真刷牙、使用牙线等,导致牙菌斑、牙结石堆积。牙菌斑中的细菌及其代谢产物会刺激牙龈,引发炎症,长期炎症刺激会破坏牙龈组织,导致牙龈萎缩。例如,有研究表明,口腔卫生状况差的人群牙龈萎缩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口腔卫生良好的人群。
刷牙方法不当:如使用硬毛牙刷、用力横刷牙齿等,会过度磨损牙龈边缘,引起牙龈退缩。
咬合创伤:不正常的咬合关系,如牙齿排列不齐、有夜磨牙等情况,会使牙齿承受过大的咬合力,从而导致牙龈萎缩。
年龄因素:随着年龄增长,牙龈会出现生理性萎缩,这是一种自然的生理变化,但一般进展较为缓慢。
某些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等,会影响牙周组织的血液循环和代谢,增加牙龈萎缩的风险。
二、针对牙龈萎缩的应对措施
(一)口腔卫生维护
正确刷牙:推荐使用软毛牙刷,采用巴氏刷牙法,将牙刷与牙长轴呈45°角指向根尖方向,按照牙龈牙交界区,使刷毛一部分进入龈沟,一部分铺于龈缘上,少量施力,水平轻轻颤动10次左右,再向牙冠方向转动牙刷,每颗牙齿的每个面都要刷到,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对于儿童,家长应帮助其养成正确刷牙习惯,可选择儿童专用软毛牙刷,以温和清洁牙齿,避免损伤牙龈。
使用牙线或牙缝刷:每天使用牙线清理牙齿邻面的食物残渣和牙菌斑,对于牙缝较大或有牙齿拥挤的人群,可使用牙缝刷辅助清洁。
(二)治疗相关疾病
控制全身性疾病:如果患有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严格控制血糖水平。例如,通过饮食控制、适当运动以及必要的药物治疗等,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从而改善牙周组织的血液循环和代谢状况,有助于缓解牙龈萎缩的进展。
(三)纠正不良习惯
调整咬合:如果存在咬合创伤,需要及时到口腔科进行检查,必要时通过正畸治疗矫正牙齿排列不齐,或通过调磨牙齿等方法来调整咬合关系,减轻牙齿承受的过大咬合力,防止牙龈萎缩进一步加重。对于有夜磨牙习惯的人群,可佩戴夜磨牙颌垫,减少夜磨牙对牙齿和牙龈的损伤。
(四)手术治疗
牙龈翻瓣术:对于一些严重的牙龈萎缩,在基础治疗后,如果牙龈萎缩仍无法改善,可考虑牙龈翻瓣术等手术方法。通过手术暴露牙根面,进行牙龈组织的修整等操作,但手术有一定的适应证和风险,需要严格评估患者情况后决定是否采用。
三、不同人群牙龈萎缩的特殊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牙龈萎缩多与口腔卫生不良、不良习惯(如咬唇、咬舌等)或先天发育因素有关。家长要格外关注儿童口腔卫生,帮助其养成良好口腔习惯,定期带儿童进行口腔检查,早期发现问题并处理,避免牙龈萎缩影响儿童牙齿及颌面部的正常发育。
孕妇:孕期由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牙龈对局部刺激的反应性增强,更容易出现牙龈炎症和萎缩。孕妇要特别注意口腔卫生,勤刷牙、用牙线,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和清洁。如果出现牙龈出血、肿胀等情况,不要自行用药,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当处理。
老年人:老年人牙龈萎缩多为生理性与病理性因素共同作用。一方面要坚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另一方面要关注自身是否患有全身性疾病,积极控制慢性病。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及时处理口腔问题,可适当补充一些维护牙龈健康的营养物质,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盲目补充导致不良后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