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脱肛为什么会脱肛脱肛怎么办
脱肛的原因包括解剖因素、腹内压增加和其他因素。其症状在初期表现为直肠黏膜脱出、排便不净感和肛门下坠感,后期则为直肠全层脱出,甚至发生嵌顿,并伴有肛门失禁、黏液流出、肛周湿疹、瘙痒等症状。治疗方法有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包括调整饮食、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提肛运动和中医治疗,手术治疗则根据病情选择直肠悬吊固定术或直肠黏膜环切吻合术。注意饮食调整、生活习惯、治疗原发病、定期复查和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有助于预防和治疗脱肛。
一、脱肛的原因
1.解剖因素
(1)小儿骶骨弯曲度较正常浅,直肠呈垂直状,当腹内压增高时,直肠失去骶骨的支持,容易向下移位。
(2)老年人全身器官组织衰退,肌肉松弛,加上多次生产,容易导致肛提肌和盆底筋膜薄弱无力。
(3)女性骨盆下口较大,多次分娩或分娩时会阴撕裂,导致括约肌松弛,肛提肌和盆底筋膜裂伤。
2.腹内压增加
(1)长期便秘、腹泻、前列腺肥大、慢性咳嗽等,可使腹内压长期持续升高,推动直肠向下脱出。
(2)重体力劳动、举重、长时间站立等,可使直肠黏膜下层的静脉回流受阻,静脉扩张淤血,肛垫内的血管弹性回缩力下降,肛垫充血、肥大、脱垂。
3.其他因素
(1)营养不良、年老体弱、中气不足、气血亏损,导致肛管直肠失去气血的濡养,肛管、直肠容易脱出。
(2)内痔、直肠息肉经常脱出,向下牵拉直肠黏膜,诱发黏膜脱垂。
二、脱肛的症状
1.初期
(1)直肠黏膜脱出:便后有黏膜自肛门脱出,并可自行缩回。
(2)排便不净感:常有排便不净、大便次数增多的感觉。
(3)肛门下坠感:感觉肛门有下坠感,尤其在劳累后更明显。
2.后期
(1)直肠全层脱出:严重时,直肠及部分乙状结肠脱出肛门外。
(2)嵌顿:脱出的直肠不能及时回纳,发生嵌顿,导致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甚至坏死。
(3)其他症状:伴有肛门失禁、黏液流出、肛周湿疹、瘙痒等症状。
三、脱肛的治疗方法
1.非手术治疗
(1)调整饮食: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
(2)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避免久坐久蹲,定时排便,排便时不要用力过猛。
(3)提肛运动:收缩肛门,每次持续5秒,每天进行多次。
(4)中医治疗:如艾灸、中药坐浴等。
2.手术治疗
(1)直肠悬吊固定术:适用于直肠脱垂较轻的患者。
(2)直肠黏膜环切吻合术:适用于直肠脱垂较严重的患者。
四、脱肛的注意事项
1.饮食调整
(1)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粗粮等,促进肠蠕动,防止便秘。
(2)多饮水,保持大便湿润,易于排出。
(3)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减少对肛管的刺激。
2.生活习惯
(1)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不要憋便。
(2)避免久坐久蹲,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3)保持肛门清洁,便后清洗肛门。
3.治疗原发病
积极治疗可导致腹内压增高的疾病,如便秘、慢性咳嗽等。
4.定期复查
脱肛患者术后需要定期复查,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5.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脱肛在儿童中较为常见,多与营养不良、发育不良有关。治疗时应注意调整饮食,加强营养,避免长时间蹲便。
(2)老年人:老年人脱肛多与中气不足有关,治疗时可采用补中益气的方法。同时,要注意治疗原发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以减少脱肛的发生。
(3)孕妇:孕妇脱肛多与增大的子宫压迫有关。在孕期要注意保持大便通畅,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下蹲。产后要注意休息,加强营养,促进身体恢复。
总之,脱肛是一种常见的肛肠疾病,可引起肛门坠胀、疼痛、便血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如果出现脱肛症状,应及时就医,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同时,要注意饮食调整、生活习惯改变等,以预防脱肛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