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导致昏迷不醒怎么办
脑梗塞昏迷的处理涵盖多个方面。紧急处理时要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异物与痰液,防止误吸窒息,并呼叫120。医院治疗包括一般治疗,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给予营养支持;药物治疗,依病情用改善脑循环、神经保护、溶栓等药物;手术治疗,针对大面积梗塞或大血管闭塞情况。康复治疗在病情稳定后尽早开始,且为长期过程,需制定个体化方案。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儿童、孕妇及有其他病史者,治疗和康复各有注意事项,用药、训练强度、胎儿保护、凝血及肝肾功能监测等方面都需谨慎对待。
一、紧急处理
1.保持呼吸道通畅:立即将患者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引起窒息。若患者口腔内有异物,应及时清理。对于痰液较多的患者,必要时可使用吸痰器辅助排痰。这是因为昏迷患者咳嗽反射减弱,呼吸道分泌物排出困难,易导致呼吸道梗阻,危及生命。
2.呼叫急救: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等待专业医护人员的救援。在等待过程中,尽量详细记录患者发病时间、症状等信息,以便提供给医生参考。因为脑梗塞治疗有黄金时间窗,尽早送往医院进行专业治疗对预后至关重要。
二、医院治疗
1.一般治疗
生命体征监测:在医院,医护人员会对患者的体温、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测。血压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影响脑部血液灌注,加重脑梗塞病情;体温异常可能提示感染等并发症,需及时处理。
营养支持:昏迷患者无法自主进食,需通过鼻饲等方式给予营养支持,保证患者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热量、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维持机体正常代谢。这对于患者的恢复和预防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2.药物治疗
改善脑循环药物:如丁苯酞等,可促进侧支循环建立,改善脑灌注,增加缺血区域的血液供应,有利于受损脑组织的恢复。
神经保护药物:像依达拉奉等,可清除自由基,减轻脑组织的氧化损伤,对神经细胞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溶栓药物:若患者在发病时间窗内(一般为4.56小时),经评估符合溶栓指征,可使用阿替普酶等溶栓药物。通过溶解血栓,使堵塞的血管再通,恢复脑部血流,挽救濒临死亡的神经细胞,但同时也有出血等风险,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
3.手术治疗
对于大面积脑梗塞导致严重脑水肿、颅内压增高,有脑疝形成风险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去骨瓣减压术,以降低颅内压,缓解脑组织受压,挽救患者生命。
若存在大血管闭塞,符合条件者可进行机械取栓术,通过介入手段将血栓取出,使血管再通。
三、康复治疗
1.病情稳定后尽早开始康复治疗:包括肢体康复训练,如关节活动度训练、肌肉力量训练等,可预防肌肉萎缩、关节挛缩,促进肢体功能恢复;还包括语言、吞咽功能训练等,对于存在相应功能障碍的患者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康复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康复方案,并随着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同时,患者家属的积极参与和配合也非常重要,如协助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训练等。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在治疗过程中,用药需更加谨慎,密切关注药物不良反应。同时,老年人对康复训练的耐受性可能较差,康复训练强度应循序渐进,避免过度劳累导致其他并发症。
2.儿童: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脑梗塞相对少见。若儿童因特殊原因发生脑梗塞昏迷,治疗药物选择需更加谨慎,避免使用对儿童生长发育有潜在不良影响的药物。康复治疗时,要根据儿童的年龄、认知水平等特点制定合适的康复方案,以提高康复效果。
3.孕妇:孕妇发生脑梗塞昏迷情况极为罕见但后果严重。治疗时,需充分考虑药物对胎儿的影响,尽量选择对胎儿相对安全的药物。手术治疗也需权衡对孕妇和胎儿的风险。同时,孕妇在康复过程中,要注意保护腹部,避免因康复训练等操作对胎儿造成伤害。
4.有其他病史人群:如患者既往有出血性疾病病史,在使用溶栓、抗血小板等药物时需格外谨慎,密切监测凝血功能,防止出血并发症的发生。若患者有肝肾功能不全病史,药物剂量可能需要调整,避免加重肝肾负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