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骨髓炎的主要症状有哪些
慢性骨髓炎症状包括全身与局部两方面及针对不同患者的温馨提示。全身症状在静止期不明显,急性发作时可发热至38℃以上,因炎症因子刺激体温调节中枢致体温调定点上移,还常伴寒战,通过骨骼肌收缩产热,同时有乏力、疲倦,源于炎症下身体代谢加快、营养供应不足。局部症状有疼痛,因炎症刺激相关组织,活动、负重时加重;肿胀,由炎症致软组织充血水肿,影响血液循环;窦道形成,骨髓腔内脓液穿破形成脓肿破溃后所致,会排出脓液、死骨碎片;肢体畸形,儿童发育期发病会影响骨骼生长致双侧肢体不等长、骨骼变形;功能障碍,因疼痛、肿胀、畸形限制肢体活动。温馨提示中,儿童患者家长要关注肢体发育,做好炎症急性发作时的体温监测;老年患者需加强营养支持、控制基础疾病;合并其他疾病患者,如免疫功能低下或糖尿病患者,要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血糖等。
一、全身症状
1.在慢性骨髓炎静止期,全身症状通常不明显。不过,当机体抵抗力下降,骨髓炎急性发作时,可能出现发热,体温可高达38℃甚至更高。发热主要是由于炎症因子刺激机体体温调节中枢,导致体温调定点上移引起。
2.寒战也是常见的全身症状之一,常与发热同时出现。这是因为机体为了升高体温,通过骨骼肌不自主收缩来增加产热。同时,患者可能伴有乏力、疲倦等表现,这是由于炎症状态下,身体代谢加快,能量消耗增多,而营养物质供应相对不足所致。
二、局部症状
1.疼痛:慢性骨髓炎患者局部会有持续性或间歇性疼痛。疼痛原因是炎症刺激骨膜、周围软组织以及神经末梢。疼痛程度因人而异,部分患者疼痛较为剧烈,影响日常生活及睡眠。疼痛在活动、负重时可能会加重,这是因为活动和负重增加了病变部位的压力,进一步刺激了敏感组织。
2.肿胀:炎症长期存在会导致局部软组织充血、水肿,出现肿胀表现。肿胀范围可局限于病变骨骼周围,也可能累及周围较大区域。肿胀不仅影响外观,还会对局部血液循环造成一定阻碍,加重疼痛等不适。
3.窦道形成:这是慢性骨髓炎较为典型的症状。当骨髓腔内的脓液穿破骨皮质,流至皮下,可形成脓肿。脓肿破溃后,就会形成窦道。窦道长期不愈合,会间断排出脓液,有时还可能排出死骨碎片。这是因为炎症持续存在,骨质遭到破坏,坏死组织无法被正常吸收,只能通过窦道排出体外。
4.肢体畸形:若慢性骨髓炎发生在儿童生长发育期,炎症可能影响骨骼的正常生长。比如,病变部位的骨骼生长速度可能减慢或加快,导致双侧肢体不等长。另外,炎症还可能使骨骼变形,如骨干变粗、弯曲等。这是由于炎症破坏了骨骼的正常结构和生长机制,导致骨骼发育异常。
5.功能障碍:由于疼痛、肿胀以及肢体畸形等因素,患者肢体的正常活动会受到限制。例如,发生在四肢关节附近的慢性骨髓炎,可能导致关节活动范围减小,严重时关节可能出现僵硬,影响患者的行走、持物等日常功能。这不仅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
温馨提示:
1.儿童患者:儿童骨骼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慢性骨髓炎对其骨骼生长影响较大。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的肢体发育情况,如发现双侧肢体长度、粗细有差异,或孩子出现步态异常、活动时疼痛等表现,要及时就医。同时,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炎症急性发作时更易出现高热、惊厥等情况,家长需做好体温监测,一旦体温过高应及时采取降温措施并送医。
2.老年患者:老年患者身体机能下降,抵抗力较弱,慢性骨髓炎治疗周期长,恢复相对较慢。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加强营养支持,保证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等摄入,以提高机体抵抗力。同时,老年患者多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这些疾病可能影响骨髓炎的治疗效果,因此需积极控制基础疾病。
3.合并其他疾病患者:若患者合并有免疫功能低下的疾病,如艾滋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慢性骨髓炎治疗难度会增加,感染也更容易扩散。此类患者应严格遵循医嘱,积极治疗原发病,同时注意个人卫生,预防感染加重。对于患有糖尿病的患者,血糖控制不佳会影响伤口愈合,应更加严格地控制血糖水平,定期监测血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