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牙龈萎缩
预防牙龈萎缩可从四方面着手:一是保持良好口腔卫生,正确刷牙(采用巴氏刷牙法,不同年龄人群有不同刷牙指导)、使用牙线(每天至少一次,特殊人群注意避免用力过猛)、定期洗牙(每年12次,特殊人群需特殊处理);二是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合理饮食(均衡饮食,不同年龄段有不同营养需求)、戒烟限酒(吸烟是重要危险因素,孕妇和儿童远离二手烟)、规律作息(保证78小时睡眠);三是避免不良口腔习惯,纠正咬合习惯(有问题及时到正畸科治疗)、避免过度用力刷牙(用软毛牙刷,适当力度)、不随意使用牙签(牙缝大可用牙间隙刷);四是定期口腔检查(每半年至一年一次,特殊疾病人群增加检查频率)。
一、保持良好口腔卫生
1.正确刷牙:使用巴氏刷牙法,将牙刷与牙长轴呈45度角指向根尖方向,按照牙龈牙交界区,使刷毛一部分进入龈沟,一部分铺于龈缘上,尽可能伸入邻间隙内,用轻柔压力使刷毛在原位进行前后方向短距离的水平颤动,每次颤动45次,颤动时牙刷移动约1毫米,每次只刷23颗牙,再将牙刷移至下一组牙,最后将口腔牙齿全部清洁干净。每天至少刷牙两次,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在3岁前可由家长帮助刷牙,36岁儿童可在家长监督下刷牙,6岁以上逐渐培养自主正确刷牙习惯。老年人如果手部灵活性较差,可使用电动牙刷辅助刷牙。
2.使用牙线:刷牙只能清洁牙齿表面,牙线能有效清除牙缝间的食物残渣和牙菌斑。每天至少使用一次牙线,尤其是在晚饭后。使用时,取一段约2025厘米长的牙线,将其两端绕在两手的中指上,用拇指和食指将牙线绷紧,轻轻滑入牙缝,上下刮动清洁。特殊人群如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等疾病,在使用牙线时要避免用力过猛导致牙龈出血,引起不适。
3.定期洗牙:洗牙可以去除牙齿表面的牙结石、牙菌斑和色素沉着,预防牙龈炎症和牙龈萎缩。建议每年洗牙12次。孕妇在怀孕中期(46个月)可以进行洗牙,但需要在医生评估后进行;患有血液系统疾病等特殊人群洗牙前需告知医生自身病情,进行相应的检查和处理。
二、健康生活方式
1.合理饮食:均衡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D、钙等营养素的食物。维生素C有助于增强牙龈组织的抵抗力,可多吃柑橘、草莓、猕猴桃等水果;维生素D和钙能促进牙齿和骨骼健康,可多喝牛奶、吃鱼类、蛋类等食物。同时,减少甜食和碳酸饮料的摄入,因为甜食和碳酸饮料容易导致龋齿和牙齿脱矿,增加牙龈萎缩的风险。不同年龄段人群对营养的需求有所不同,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更需要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老年人可能存在消化吸收功能下降的问题,可将食物加工得更易于消化。
2.戒烟限酒:吸烟是导致牙龈萎缩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影响牙龈的血液循环和免疫功能,加重牙龈炎症。大量饮酒也会对口腔黏膜和牙龈组织造成刺激。因此,应尽量戒烟,限制酒精摄入。孕妇和儿童应远离二手烟环境。
3.规律作息: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长期熬夜会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增加口腔疾病的发生风险。每天保证78小时的睡眠时间,有利于维持口腔和全身的健康。
三、避免不良口腔习惯
1.纠正咬合习惯:长期偏侧咀嚼、紧咬牙等不良咬合习惯会导致牙齿受力不均,对牙龈和牙槽骨造成异常压力,进而引起牙龈萎缩。应及时纠正这些不良习惯,如有咬合问题,可到口腔正畸科进行检查和治疗。儿童在换牙期要注意观察牙齿的萌出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2.避免过度用力刷牙:刷牙时用力过猛会损伤牙龈组织,导致牙龈萎缩。应使用软毛牙刷,采用适当的力度刷牙。老年人和儿童的牙龈组织相对较为脆弱,更要注意刷牙力度。
3.不随意使用牙签:牙签如果使用不当,容易损伤牙龈乳头,导致牙龈萎缩。如果牙缝较大,可使用牙间隙刷代替牙签。
四、定期口腔检查
定期到口腔医院进行口腔检查,一般每半年至一年检查一次。医生可以及时发现口腔问题,如牙龈炎症、牙周炎等,并进行早期治疗,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导致牙龈萎缩。对于患有糖尿病、免疫系统疾病等全身性疾病的人群,更应增加口腔检查的频率,因为这些疾病会影响口腔健康,增加牙龈萎缩的发病几率。同时,在检查过程中,医生还可以根据个人情况提供个性化的口腔保健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