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是非典吗
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新冠肺炎和非典是不同疾病,二者在病原体、传播特点、临床表现及疾病危害方面存在差异,同时对老年人、儿童、孕妇及有基础疾病等特殊人群给出温馨提示。在病原体上,虽都属β属冠状病毒但基因序列不同;传播上新冠传播力更强、途径更多;临床表现新冠多样且有无症状感染者,非典起病急症状重;疾病危害方面,新冠影响广泛且有“长新冠”问题,非典重症率和病死率相对较高。特殊人群中,老年人重症风险高,儿童症状或轻但部分进展快,孕妇感染影响自身和胎儿,有基础疾病人群感染会加重病情,这些人群都需做好防护、监测,有症状及时就医。
一、新型冠状病毒不是非典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引发的疾病是新冠肺炎(COVID-19),和非典(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英文缩写SARS,由SARS冠状病毒引发)是两种不同的疾病,它们有着诸多差异:
1.病原体方面:新型冠状病毒属于β属的冠状病毒,非典病毒同样属于β属冠状病毒,但二者基因序列存在明显不同。新型冠状病毒全基因组序列与SARS冠状病毒基因组序列同源性约为79%,这种基因差异使得两者在病毒特性、传播能力等方面有差别。
2.传播特点方面:
新型冠状病毒传播能力更强。新冠病毒具有较高的基本再生数(R0),研究表明其R0约在2-3左右,传播速度快,在人群密集场所极易造成传播。传播途径多样,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密切接触传播,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还可通过气溶胶传播。
非典病毒传播能力相对较弱,其R0约为2-2.5,主要传播途径也是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但在传播范围和速度上不如新冠病毒。
3.临床表现方面: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临床表现多样,多数患者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表现,部分患者可伴有鼻塞、流涕、咽痛、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症状。重症患者多在发病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和(或)低氧血症,严重者可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不过,也有相当比例的无症状感染者。
非典患者起病急,以发热为首发症状,体温一般高于38℃,可伴有头痛、关节酸痛、肌肉酸痛、乏力、腹泻等症状,继而出现干咳、少痰,严重者出现呼吸加速、气促,或明显呼吸窘迫。非典患者症状相对较重,重症比例相对较高。
4.疾病危害方面:
新型冠状病毒全球大流行对全球公共卫生、经济和社会造成了极其广泛且深远的影响。感染人数众多,波及范围广,对各个年龄段人群均有影响,但老年人及有基础疾病者感染后病情较重。长期来看,部分患者康复后可能存在“长新冠”问题,如疲劳、呼吸急促、认知障碍等。
非典疫情虽然持续时间相对较短,但在当时也造成了严重影响,患者重症率和病死率相对较高,主要集中在青壮年等人群,给社会带来了较大冲击。
二、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老年人:老年人免疫力相对较低,且多合并慢性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或非典病毒后,病情进展为重症、危重症的风险更高。建议老年人尽量减少前往人员密集场所,如必须前往,务必佩戴好口罩。日常做好个人卫生,勤洗手。同时,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按照医嘱规律服药,定期监测基础疾病相关指标。
2.儿童: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对于新型冠状病毒,儿童感染后症状可能相对较轻,但也有部分患儿病情进展迅速。家长要注意儿童个人卫生,帮助儿童养成勤洗手、不随地吐痰等好习惯。避免带儿童前往高风险场所。如果儿童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不要自行用药,尤其是低龄儿童,应及时就医。
3.孕妇:孕妇处于特殊生理时期,免疫力可能有所变化。感染病毒后,不仅自身可能面临更严重的病情,还可能影响胎儿健康。孕妇应尽量避免接触传染源,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均衡饮食,适度运动。若出现疑似症状,应及时就医,告知医生自己的怀孕情况,以便医生选择合适的检查和治疗方案。
4.有基础疾病人群:如患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等基础疾病者,感染病毒后,基础疾病可能会加重,进而增加重症和死亡风险。这类人群要严格遵医嘱治疗基础疾病,控制病情稳定。加强自我健康监测,一旦出现感染相关症状,及时就医,告知医生基础疾病情况,以便综合评估和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