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道前壁膨出怎么办
阴道前壁膨出常因盆底支持功能减弱,致阴道前壁连同膀胱、尿道向阴道口外突出,多发生于经产妇和绝经后女性,肥胖等增加腹压因素及盆腔手术史也会增加患病风险。症状轻者可能仅感阴道内肿物脱出,重者有排尿困难等。诊断依靠妇科检查及盆底超声等。治疗分非手术(盆底肌锻炼、子宫托治疗)和手术(阴道前壁修补术等),前者适用于轻度或不耐受手术者,后者针对中重度或非手术治疗无效者。预防方面包括孕期产后保健、调整生活方式、定期体检。老年患者多优先非手术治疗,年轻未育女性应去除病因加强锻炼,合并其他疾病患者需控制基础疾病。
一、阴道前壁膨出概述
阴道前壁膨出常因盆底肌肉、筋膜及子宫韧带在分娩、衰老、长期腹压增加等因素作用下,支持功能减弱,导致阴道前壁连同膀胱、尿道向阴道口外突出。多发生于经产妇,尤其是多次分娩的女性,绝经后女性因雌激素水平下降,盆底组织松弛,发病率也会升高。肥胖、长期慢性咳嗽、便秘等增加腹压的生活方式,也会增加患病风险。有盆腔手术史的患者,因手术可能损伤盆底结构,也易出现阴道前壁膨出。
二、阴道前壁膨出的症状及诊断
1.症状
轻者一般无明显症状,或仅有阴道内肿物脱出感,在久站、劳累后加重,卧床休息后可缓解。重者可能出现排尿困难、尿不尽感,部分患者会有压力性尿失禁,即在咳嗽、大笑、喷嚏等腹压增加时,尿液不自主流出。还可能伴有腰骶部酸痛,尤其在劳累后加重。
2.诊断
医生主要通过妇科检查诊断。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医生观察阴道前壁有无膨出及其程度,同时嘱患者用力屏气,判断膨出程度是否加重。此外,还可能进行盆底超声等检查,评估盆底结构及膀胱、尿道位置,辅助诊断。
三、阴道前壁膨出的治疗
1.非手术治疗
适用于轻度阴道前壁膨出或不能耐受手术者。
盆底肌锻炼:即凯格尔运动,通过收缩和放松盆底肌肉,增强盆底肌肉力量。患者可自主收缩盆底肌肉(类似憋尿动作),每次收缩持续3秒以上,然后放松,连续做1015分钟,每天进行23次。长期坚持有助于改善症状,尤其适合年轻、症状较轻患者,以及产后早期预防阴道前壁膨出。
子宫托治疗:是一种支持子宫和阴道壁并使其维持在阴道内而不脱出的工具。医生会根据患者阴道大小选择合适型号的子宫托,教会患者自行放置和取出。子宫托需定期取出清洗,以保持清洁,避免感染。适用于各年龄段有症状但不愿手术或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如老年体弱患者。
2.手术治疗
对于中重度阴道前壁膨出,或经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常见手术方式有阴道前壁修补术、耻骨后膀胱宫颈悬吊术等。手术可修复损伤的盆底支持结构,缓解症状。但手术有一定风险,如出血、感染、损伤周围脏器等,需医生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评估手术可行性。
四、阴道前壁膨出的预防
1.孕期及产后保健
孕期应控制体重,避免胎儿过大增加分娩难度。产后尽早进行盆底肌康复训练,一般产后42天复查无禁忌后即可开始,可有效预防阴道前壁膨出。
2.生活方式调整
保持健康体重,避免肥胖增加腹压。积极治疗慢性咳嗽、便秘等疾病,减少长期腹压增加的因素。避免长时间站立或重体力劳动,适当休息。
3.定期体检
女性尤其是经产妇和绝经后女性,应定期进行妇科检查,以便早期发现阴道前壁膨出,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五、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老年患者
由于老年患者身体机能下降,常合并多种慢性疾病,手术耐受性相对较差。因此,在选择治疗方法时,应综合评估身体状况,优先考虑非手术治疗,如盆底肌锻炼、子宫托治疗等。若选择手术治疗,需与医生充分沟通,了解手术风险及可能的并发症,做好围手术期护理,预防感染等并发症。
2.年轻未生育女性
对于年轻未生育女性,若发现阴道前壁膨出,应积极寻找病因并去除,如纠正不良生活方式。同时,加强盆底肌锻炼,预防膨出加重影响生育及日后生活质量。在准备生育时,可告知医生病情,以便医生在孕期及分娩过程中给予相应指导,降低阴道前壁膨出进一步加重的风险。
3.合并其他疾病患者
若患者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在治疗阴道前壁膨出时,需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如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易增加手术感染风险,应在血糖控制平稳后再考虑手术;高血压患者,需将血压控制在合适范围,以降低手术中出血等风险。同时,在治疗过程中,告知医生正在使用的药物,避免药物相互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