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齿冠周炎是怎么回事
智齿冠周炎是智齿萌出不全或阻生时牙冠周围软组织的炎症,以下颌多见。病因包括智齿萌出空间不足形成盲袋、细菌感染及创伤等。急性期有磨牙后区胀痛、跳痛、张口受限等症状及全身症状,慢性期症状轻。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口腔检查及X线牙片可诊断。治疗分局部(盲袋冲洗、保持口腔清洁)、全身(用抗生素、止痛药)和手术(冠周龈瓣切除术、智齿拔除术)。特殊人群如儿童青少年、孕妇、老年人及有不良生活方式人群治疗时各有注意事项。预防需保持口腔清洁、定期检查、合理饮食。
一、智齿冠周炎的定义
智齿冠周炎是指智齿(第三磨牙)萌出不全或阻生时,牙冠周围软组织发生的炎症。临床上以下颌智齿冠周炎多见,上颌智齿冠周炎发生率较低。
二、病因
1.智齿萌出空间不足:人类进化过程中,颌骨逐渐变小,而牙齿大小的变化相对较小,导致智齿萌出时空间不足,部分牙冠被牙龈覆盖,形成盲袋。盲袋内容易积存食物残渣和细菌,难以清洁,当全身抵抗力下降时,细菌就会大量繁殖,引发炎症。
2.细菌感染:盲袋内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为细菌的生长繁殖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常见的致病菌有厌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3.创伤:咀嚼时,对颌牙咬伤冠周软组织,或者食物残渣的摩擦等,造成局部黏膜损伤,细菌容易侵入,诱发炎症。
三、症状
1.急性期:早期患者自觉患侧磨牙后区胀痛不适,尤其在咀嚼、吞咽、开口活动时疼痛加重。随着病情发展,局部可出现自发性跳痛,并可放射至同侧头面部。炎症侵犯咀嚼肌时,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张口受限,甚至出现“牙关紧闭”。患者还可能伴有发热、头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
2.慢性期:多无明显症状,仅在冠周牙龈处有轻度压痛,有时可见有脓性分泌物从盲袋内溢出。
四、诊断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口腔检查,一般不难诊断。口腔检查可见智齿萌出不全,冠周牙龈红肿、压痛,盲袋内可有脓性分泌物。X线牙片有助于了解智齿的生长位置、方向、牙根形态及与邻牙的关系等,对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五、治疗
1.局部治疗:
盲袋冲洗:使用生理盐水、过氧化氢溶液等反复冲洗盲袋,清除食物残渣和脓性分泌物,然后在盲袋内放入碘甘油等消炎药物。
保持口腔清洁:使用含漱液漱口,如复方硼砂溶液、氯己定含漱液等,有助于抑制细菌生长,减轻炎症。
2.全身治疗: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可选择口服或静脉使用抗生素,常用的有头孢类、甲硝唑等,以控制感染。如果疼痛明显,可适当使用止痛药物。
3.手术治疗:
冠周龈瓣切除术:对于智齿萌出位置正常,有足够萌出空间,且与对颌牙有正常咬合关系的患者,可在炎症消退后切除冠周龈瓣,以消除盲袋。
智齿拔除术:对于智齿萌出位置不正、无足够萌出空间、反复发生冠周炎或已引起邻牙龋坏、牙周炎等并发症的患者,应在炎症控制后尽早拔除智齿。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和青少年:由于儿童和青少年的身体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在治疗智齿冠周炎时应更加谨慎。如果智齿尚未完全萌出,应尽量采取保守治疗,避免过早拔牙。同时,要注意口腔卫生,指导儿童正确刷牙,使用牙线等清洁工具。
2.孕妇:孕妇在怀孕期间身体的生理状态发生了很大变化,免疫力相对较低,容易发生智齿冠周炎。在治疗时,应尽量避免使用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局部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如盲袋冲洗、含漱液漱口等。如果病情严重,需要使用抗生素,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对胎儿安全的药物。
3.老年人:老年人可能伴有多种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在治疗智齿冠周炎时,要充分考虑患者的全身状况。拔牙前应评估患者的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的功能,控制好基础疾病。同时,术后要加强护理,预防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4.特殊生活方式人群: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影响口腔卫生和身体免疫力,增加智齿冠周炎的发生风险。对于这类人群,应劝导其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要加强口腔卫生维护,定期进行口腔检查。
七、预防
1.保持口腔清洁: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良好习惯,使用正确的刷牙方法,如巴氏刷牙法,确保牙齿的各个面都能得到有效清洁。
2.定期口腔检查:定期到口腔医院进行检查,及时发现智齿萌出异常等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3.合理饮食:避免过多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增强身体抵抗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