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萎缩是什么原因
牙龈萎缩的原因包括口腔局部因素、全身性因素和其他因素。口腔局部因素有菌斑微生物刺激致牙龈炎症萎缩、牙石刺激引发炎症萎缩、不良修复体机械刺激压迫致牙龈萎缩、不正确刷牙方式损伤牙龈致退缩;全身性因素包括内分泌紊乱使牙龈对刺激更敏感易萎缩、系统性疾病易引发牙龈萎缩、营养缺乏影响牙龈胶原纤维合成致萎缩;其他因素有不良咬合习惯致牙龈损伤萎缩、年龄增长致生理性牙龈退缩。
一、口腔局部因素导致牙龈萎缩
(一)菌斑微生物
口腔中的菌斑微生物是引发牙龈炎症的主要原因。长期堆积的菌斑会刺激牙龈组织,导致牙龈出现炎症反应,若炎症持续存在,就会使牙龈组织逐渐萎缩。例如,大量的牙菌斑堆积在牙颈部,会引发慢性牙龈炎,随着病情发展,牙龈的附着丧失,进而出现牙龈萎缩现象。对于儿童来说,若口腔卫生不良,菌斑容易在牙齿表面沉积,增加牙龈萎缩的风险;成年人若不注意口腔清洁,也会因菌斑堆积而面临牙龈萎缩的问题。
(二)牙石刺激
牙石是沉积在牙面上的已钙化或正在钙化的菌斑及软垢,它比菌斑更粗糙,会持续刺激牙龈组织,引起牙龈的炎症和萎缩。牙石一般分为龈上牙石和龈下牙石,龈下牙石位置较深,更容易隐蔽地刺激牙龈,导致牙龈萎缩的发生。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不洗牙的人群,牙石更容易堆积,从而增加牙龈萎缩的可能性。不同年龄段的人群都可能因牙石刺激引发牙龈萎缩,尤其是中老年人,由于口腔清洁效率可能下降,更易出现牙石堆积情况。
(三)不良修复体
不合适的假牙、补牙材料等不良修复体,会对牙龈组织产生机械性刺激或压迫,影响牙龈的血液循环和正常代谢,进而导致牙龈萎缩。比如,假牙的边缘不贴合,长期摩擦牙龈,就会引起牙龈的炎症和萎缩。对于佩戴假牙的人群,尤其是老年人,需要定期检查假牙的适配情况,以减少不良修复体对牙龈的刺激。
(四)不正确的刷牙方式
过度用力刷牙、使用硬毛牙刷等不正确的刷牙方式,会损伤牙龈组织,导致牙龈退缩。例如,横刷法刷牙会使牙龈受到机械性损伤,长期如此会引起牙龈萎缩。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人群都可能因不正确的刷牙方式而出现牙龈萎缩,儿童若家长没有正确教导其刷牙方法,也可能因不正确的刷牙习惯增加牙龈萎缩风险。
二、全身性因素导致牙龈萎缩
(一)内分泌紊乱
如青春期、妊娠期女性,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会影响牙龈组织对菌斑等局部刺激因素的反应性,使牙龈对刺激更加敏感,容易发生牙龈炎症和萎缩。青春期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升高,妊娠期女性体内孕激素等水平变化,都可能导致牙龈组织的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引发牙龈炎症,进而出现牙龈萎缩。对于妊娠期女性,要特别注意口腔卫生的维护,因为激素变化增加了牙龈萎缩的易感性。
(二)系统性疾病
一些系统性疾病也会影响牙龈健康,导致牙龈萎缩。例如,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机体抵抗力下降,口腔内的细菌更容易滋生,牙龈炎症不易控制,从而容易出现牙龈萎缩。此外,血液系统疾病等也可能通过影响牙龈的血液循环或免疫功能等,导致牙龈萎缩的发生。糖尿病患者无论年龄大小,都需要严格控制血糖,同时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以预防牙龈萎缩的发生;对于患有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在治疗原发疾病的同时,也要关注口腔牙龈的状况。
(三)营养缺乏
维生素C缺乏会影响牙龈的胶原纤维合成,使牙龈组织的韧性降低,容易发生牙龈萎缩和出血等问题。长期挑食、偏食的人群,尤其是儿童和青少年,容易出现营养缺乏,增加牙龈萎缩的风险。在饮食方面,要保证营养均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以维持牙龈组织的正常健康。
三、其他因素导致牙龈萎缩
(一)不良的咬合习惯
长期的偏侧咀嚼、夜磨牙等不良咬合习惯,会使牙龈承受异常的压力,导致牙龈组织的损伤和萎缩。偏侧咀嚼会使一侧牙龈长期受到过度的压力,而另一侧牙龈得不到正常的刺激,容易出现牙龈萎缩;夜磨牙则会不断地对牙龈和牙齿产生机械性损伤,引发牙龈萎缩。不同年龄的人群都可能因不良咬合习惯导致牙龈萎缩,儿童若有夜磨牙等不良习惯,家长应及时关注并采取措施进行纠正。
(二)年龄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牙龈组织会出现生理性的退缩,这是一种自然的生理现象。老年人的牙龈组织相对萎缩,牙龈缘会向根方退缩,牙根暴露。虽然这是生理性的,但也需要注意口腔保健,以减缓牙龈萎缩的进程,保持口腔健康。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要更加注重口腔清洁,选择合适的口腔护理产品,定期进行口腔检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