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什么引起的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病因分为创伤性和非创伤性因素。创伤性因素中,股骨颈骨折因损伤供应股骨头血管,老年人和年轻人骨折处理不当都易引发,移位型骨折坏死发生率达30%50%;髋关节脱位可损伤血管影响血供,后脱位坏死发生率在10%20%,高危职业和交通事故是常见致脱位原因。非创伤性因素方面,长期大量用糖皮质激素会致脂肪代谢紊乱、血液高凝,肾病综合征患者及儿童青少年风险高,发生率5%40%;酗酒使脂肪代谢紊乱、损伤血管内皮,社交饮酒多的商务人士等风险高;减压病多发生于特定作业人群,约20%患者会发病;血液系统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也会增加风险。针对儿童及青少年、老年人、特殊职业人群等特殊人群,也给出了相应预防提示。
一、创伤性因素
1.股骨颈骨折:这是导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较为常见的创伤原因。由于股骨颈骨折后,供应股骨头的血管,尤其是支持带血管可能会受到损伤,使得股骨头的血液供应中断或减少。有研究表明,移位型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率可达30%50%。年龄方面,老年人因骨质较疏松,股骨颈骨折发生率相对较高,发生骨折后由于自身血管条件较差及愈合能力弱,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风险也随之增加。而年轻人多因高能量创伤导致股骨颈骨折,若骨折处理不及时或不当,同样易引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2.髋关节脱位:严重的髋关节脱位可引起圆韧带内的小凹动脉损伤,以及关节囊紧张、扭曲压迫周围血管,进而影响股骨头血供。髋关节后脱位导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率在10%20%左右。在生活方式上,从事高危职业如矿工、建筑工人等,因工作环境易发生意外导致髋关节脱位,从而增加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风险。另外,交通事故也是导致髋关节脱位的常见原因,年轻人群因出行活动频繁,在交通事故中髋关节脱位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风险也不容小觑。
二、非创伤性因素
1.长期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临床研究显示,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率在5%40%。激素可引起脂肪代谢紊乱,造成高脂血症,使脂肪在骨髓腔内堆积,压迫血管;同时激素还会导致血液高凝状态,易形成血栓,阻塞血管,最终导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在使用激素的人群中,肾病综合征患者使用激素治疗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发生率相对较高。另外,不同年龄和性别对激素的敏感性可能存在差异,一般认为儿童和青少年对激素更敏感,使用激素后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风险相对较高。
2.酗酒:长期大量饮酒是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重要危险因素。每天饮酒超过250ml,持续10年以上,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率明显增加。酒精可使脂肪代谢紊乱,导致股骨头内脂肪细胞肥大、堆积,压迫骨内血管;同时酒精还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血栓形成,影响股骨头血供。从生活方式来看,社交饮酒频繁且饮酒量较大的人群,如一些商务人士,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风险较高。此外,男性饮酒人群相对较多,因此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中,男性比例相对较高。
3.减压病:多发生于从事潜水作业、沉箱作业等人群。由于环境压力突然降低,血液和组织中的氮气形成气泡,堵塞血管,造成股骨头缺血。据统计,减压病患者中约20%会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4.其他因素:
血液系统疾病:如镰状细胞贫血,异常的红细胞变形能力差,容易堵塞微血管,影响股骨头血供,进而导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自身免疫系统紊乱,可导致血管炎,影响股骨头血管,增加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风险。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儿童及青少年:儿童及青少年骨骼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若发生创伤如股骨颈骨折、髋关节脱位,家长需特别重视,及时就医并遵医嘱进行治疗和康复。由于儿童对激素更敏感,在因疾病需要使用激素时,医生应权衡利弊,尽量减少激素用量及使用时间。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的症状,如出现髋关节疼痛、跛行等,需及时复诊排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2.老年人:老年人骨质较疏松,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预防跌倒,减少股骨颈骨折的发生风险。若已发生股骨颈骨折,应积极配合医生治疗,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由于老年人基础疾病较多,可能需要长期使用多种药物,在使用激素等可能导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药物时,要定期检查髋关节情况,以便早期发现病变。
3.特殊职业人群:如潜水员、矿工等,要严格遵守职业操作规程,做好防护措施,减少减压病的发生。定期进行体检,若出现髋关节不适,应及时就医。对于长期大量饮酒的商务人士等,建议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减少饮酒量,以降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