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红热患儿的表现是什么
猩红热患儿临床表现多样,主要有发热,体温可达3839℃甚至超39℃,呈持续性,因细菌外毒素刺激体温调节中枢所致,不同年龄段热型有差异;咽峡炎表现为咽痛、吞咽痛加剧,小患儿拒食烦躁,大患儿能表述,扁桃体红肿有脓性分泌物,软腭黏膜有充血性红点或斑片;皮疹在发热24小时内出疹,从耳后等部位蔓延全身,为针尖大小丘疹,有痒感,呈鸡皮样、砂纸感,有口周苍白圈、草莓舌及杨梅舌特殊体征;还有颈部淋巴结轻至中度肿大、有压痛,病后23周少数患儿可能出现急性肾小球肾炎、风湿热等并发症,年龄大儿童风险相对高。家长需密切观察症状,注意饮食、皮肤护理,病情加重及时就医,且要隔离患儿防传染。
一、发热
猩红热患儿多有发热症状,体温可高达3839℃,部分患儿体温甚至能超过39℃,发热通常呈持续性。发热是由于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人体后,释放的外毒素作为致热原,刺激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定点上移,从而引起发热反应。不同年龄段患儿发热程度和热型可能略有差异,年龄较小的婴幼儿可能因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发热表现更为明显且热型可能不太规律;而年龄稍大的儿童,体温波动相对较规律,但发热程度依然较高。
二、咽峡炎
1.咽痛:患儿常感觉咽痛明显,吞咽时疼痛加剧,这是因为炎症刺激咽喉部黏膜,导致局部充血、肿胀。年龄小的患儿可能无法准确表达咽痛,会表现出拒食、烦躁不安等症状;年龄大一些的儿童能够表述疼痛部位及程度,一般咽痛在发热后很快出现。
2.扁桃体红肿:检查可见扁桃体显著红肿,表面可有脓性分泌物。这是由于细菌感染扁桃体,引发炎症,使得扁桃体组织充血、渗出,形成脓性分泌物。炎症还可能向周围组织扩散,引起扁桃体周围炎等并发症。
3.软腭黏膜内疹:软腭黏膜可见散在充血性红点,有时融合成红色斑片,这是由于感染导致软腭部位的黏膜发生炎症反应,局部毛细血管扩张充血所致。
三、皮疹
1.出疹时间:通常在发热后24小时内开始出疹,出疹顺序一般先从耳后、颈部、上胸部开始,然后迅速蔓延至全身。不同年龄段患儿出疹时间略有差异,年龄小的患儿出疹可能稍晚一些,这与婴幼儿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对病原体反应相对迟缓有关。
2.皮疹特点:典型皮疹为弥漫充血的皮肤上出现针尖大小的丘疹,密集而均匀,压之褪色,伴有痒感。由于皮肤弥漫性充血,皮疹之间的皮肤也是红色的,故称为“猩红色皮疹”。皮疹呈鸡皮样,抚摸时有砂纸感。这是因为细菌外毒素引起皮肤真皮层毛细血管充血、水肿,同时使毛囊周围的皮肤发生炎症,形成丘疹。
3.特殊体征:
口周苍白圈:由于口鼻周围皮肤血管收缩,相对缺血,而其他部位皮肤充血明显,故口周皮肤略显苍白,形成口周苍白圈。不同肤色患儿口周苍白圈表现可能存在差异,肤色较深的患儿口周苍白圈相对不那么明显,但仔细观察仍可辨别。
草莓舌:病初舌被白苔,红肿的乳头突出于白苔之外,称为“草莓舌”;23天后白苔开始脱落,舌面光滑呈肉红色,乳头仍凸起,称“杨梅舌”。这是因为舌乳头受炎症刺激,发生充血、肿胀,同时舌苔因炎症变化而出现相应改变。
四、其他表现
1.淋巴结肿大:颈部淋巴结可肿大,有压痛,一般为轻至中度肿大,这是由于颈部淋巴结引流区域受到细菌感染,淋巴结内的免疫细胞反应性增生,以抵御病原体入侵。肿大的淋巴结质地较软,表面光滑,可活动,一般在皮疹出现后逐渐消退,但消退时间可能较长,不同年龄段患儿淋巴结肿大消退时间有所不同,年龄越小,消退可能越慢。
2.并发症:少数患儿在病后23周可发生急性肾小球肾炎、风湿热等并发症。急性肾小球肾炎可能与链球菌感染后机体产生的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小球,引发免疫损伤有关;风湿热则是由于链球菌的某些成分与人体组织存在交叉抗原,机体产生的抗体在清除病原体的同时,也攻击了自身组织,导致关节、心脏等部位的炎症。年龄较大的儿童发生并发症的风险相对较高,这可能与年龄大的儿童免疫系统对病原体的免疫反应更为强烈有关。
温馨提示:对于猩红热患儿,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的症状变化,如体温、皮疹、精神状态等。由于患儿多有发热、咽痛等不适,在饮食上,年龄小的婴幼儿尽量给予清淡、易消化的流食,如米汤、果汁等,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加重咽痛;年龄大一些的儿童可适当食用富含维生素的水果泥、蔬菜汤等,保证营养摄入。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患儿搔抓皮疹,防止皮肤破损继发感染。若出现病情加重,如持续高热不退、头痛、关节疼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同时,猩红热具有传染性,要注意隔离患儿,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防止疾病传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