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炎是什么症状
牙周炎症状多样,牙龈症状包括红肿(炎症致血管扩张充血,年龄大、吸烟、糖尿病患者更明显)、出血(炎症使牙龈脆弱,青春期、生理期和妊娠期人群及口腔卫生差者易出现)、萎缩(炎症破坏附着关系,老年人、有咬合创伤及刷牙方法不当者常见);会形成牙周袋(炎症破坏致附着丧失,年龄增长、磨牙症、精神压力大者易发生);牙齿症状有松动(牙槽骨吸收致支持组织减少,老年人、骨质疏松及偏侧咀嚼者可能性高)、移位(支持组织严重破坏,青少年和正畸保持器佩戴不规范者易出现);还有口臭(牙周袋细菌分解物质产生异味,吸烟、口腔卫生差及有消化系统病史者更严重)、牙周脓肿(炎症加重脓液无法排出,儿童和免疫力低下者风险高)等其他症状。
一、牙龈症状
1.牙龈红肿:健康的牙龈颜色呈粉红色,质地坚韧。而牙周炎患者的牙龈会出现红肿现象,颜色变为暗红色。这是因为炎症刺激导致牙龈组织内血管扩张、充血,使得牙龈看起来比正常状态更肿胀。年龄较大的人群由于身体机能下降,牙龈的修复能力减弱,红肿可能更为明显。生活中吸烟的人,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影响牙龈的血液循环,加重红肿症状。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身体的抵抗力下降,也更容易出现牙龈红肿且难以消退的情况。
2.牙龈出血:刷牙或咬硬物时牙龈出血是牙周炎常见的症状之一。炎症使牙龈组织变得脆弱,受到轻微刺激就容易出血。出血量可多可少,轻者可能仅在刷牙时牙刷上有血迹,重者可能在咬苹果等硬物后,水果上留下明显的血印。青少年在青春期时,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牙龈对局部刺激的反应性增强,更容易出现牙龈出血。女性在生理期和妊娠期,激素水平波动较大,也会导致牙龈出血的几率增加。不注意口腔卫生,长期不按时刷牙、漱口的人群,牙菌斑和牙结石堆积,对牙龈的刺激更大,出血症状会更频繁。
3.牙龈萎缩:随着牙周炎的进展,牙龈会逐渐萎缩。牙龈萎缩会使牙根暴露,患者可能会感觉牙齿变长。这是因为炎症破坏了牙龈和牙槽骨的附着关系,导致牙龈向根方退缩。老年人由于牙槽骨生理性吸收,更容易出现牙龈萎缩。有咬合创伤病史的患者,异常的咬合力会加速牙龈萎缩的进程。长期使用硬毛牙刷且刷牙方法不正确的人,会对牙龈造成机械性损伤,也可能引发牙龈萎缩。
二、牙周袋形成
正常情况下,牙龈与牙齿之间的附着紧密,深度一般不超过3毫米。当发生牙周炎时,由于炎症的破坏,牙龈和牙槽骨之间的附着逐渐丧失,形成牙周袋。牙周袋的深度超过3毫米,并且随着病情的加重会逐渐加深。年龄增长会导致牙槽骨的生理性吸收,使得牙周袋更容易形成和加深。有磨牙症病史的人,夜间磨牙产生的过大咬合力会加速牙周组织的破坏,促进牙周袋的形成。长期精神压力大的人群,可能会出现不自觉的紧咬牙等情况,也会增加牙周袋形成的风险。
三、牙齿症状
1.牙齿松动:牙周炎导致牙槽骨吸收,牙齿的支持组织减少,牙齿就会出现松动。轻度松动时,患者可能仅在咀嚼硬物时感觉牙齿有些异样;重度松动时,牙齿可能会出现明显的晃动,甚至影响正常的咀嚼功能。老年人由于牙槽骨的骨质疏松,牙齿松动的可能性更高。有骨质疏松病史的患者,骨骼中的钙质流失,牙槽骨密度降低,牙齿更容易松动。长期偏侧咀嚼的人,咀嚼侧的牙齿承受的咬合力过大,会加速牙周组织的破坏,导致牙齿松动。
2.牙齿移位:严重的牙周炎会使牙齿的支持组织严重破坏,牙齿失去正常的支撑,从而发生移位。牙齿移位可能导致牙齿排列不齐,影响美观和咬合功能。青少年在生长发育阶段,牙周组织相对薄弱,若患有牙周炎,牙齿移位的可能性更大。有正畸治疗史但保持器佩戴不规范的人,牙齿在新的位置上还未完全稳定,牙周炎可能会导致牙齿再次移位。
四、其他症状
1.口臭:牙周炎患者常伴有口臭问题。这是因为牙周袋内存在大量的细菌,这些细菌会分解食物残渣、唾液中的蛋白质等物质,产生有异味的气体。吸烟人群由于烟草的气味以及烟草对口腔环境的影响,口臭会更加明显。不注意口腔卫生,食物残渣在口腔内残留时间过长,会为细菌滋生提供更多的营养物质,加重口臭症状。有消化系统病史的患者,可能会因胃肠功能紊乱导致口臭与牙周炎引起的口臭叠加。
2.牙周脓肿:当牙周炎发展到一定程度,牙周袋内的炎症加重,脓液无法及时排出,就会形成牙周脓肿。患者会感到牙龈局部肿胀、疼痛,脓肿部位有波动感。儿童由于口腔卫生意识较差,且牙齿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若患有牙周炎,发生牙周脓肿的风险相对较高。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如患有艾滋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身体对抗炎症的能力减弱,更容易出现牙周脓肿,且脓肿可能反复发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