腮腺炎是什么病
腮腺炎是由感染、免疫反应或阻塞等因素引起的腮腺炎症性疾病。其类型包括流行性腮腺炎,由腮腺炎病毒经飞沫传播引发,儿童和青少年高发;化脓性腮腺炎,常因细菌感染或腮腺导管阻塞导致,多见于抵抗力下降人群;自身免疫性腮腺炎,因自身免疫系统攻击腮腺组织致病,常见于有其他自身免疫病患者。症状上,流行性腮腺炎有前驱症状,后腮腺肿大;化脓性腮腺炎局部红肿剧痛伴全身中毒症状;自身免疫性腮腺炎腮腺反复肿大。诊断依靠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血清学、病原学检查)及影像学检查。治疗方面,流行性腮腺炎需隔离休息、对症治疗;化脓性腮腺炎要抗感染及局部处理;自身免疫性腮腺炎需治疗基础疾病并对症。特殊人群中,儿童应接种疫苗、家长密切观察;孕妇感染可能影响胎儿,需谨慎治疗;老年人及免疫力低下人群要注意口腔卫生、增强免疫力,及时就医。
一、什么是腮腺炎
腮腺炎是一类主要由感染、免疫反应或阻塞等因素引起的腮腺炎症性疾病。腮腺是涎液腺中最大的腺体,位于两侧面颊近耳垂处。
二、腮腺炎的类型及病因
1.流行性腮腺炎
病因:由腮腺炎病毒引起,该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人群对腮腺炎病毒普遍易感,儿童和青少年是高发人群。
2.化脓性腮腺炎
病因:常由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感染所致。多见于抵抗力下降的人群,如长期卧床、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等,也可能因腮腺导管阻塞,导致细菌滋生引发炎症。
3.自身免疫性腮腺炎
病因:自身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腮腺组织,引发炎症。常见于患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发病机制与机体免疫调节紊乱有关。
三、腮腺炎的症状
1.流行性腮腺炎
前驱症状:部分患者在腮腺肿大前12天可能出现发热、头痛、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
腮腺肿大:通常一侧腮腺先肿大,14天后累及对侧,以耳垂为中心向周围蔓延,边界不清,表面发热但多不红,有触痛。张口、咀嚼及进食酸性食物时疼痛加剧。
2.化脓性腮腺炎
局部症状:常为单侧腮腺受累,腮腺区红肿明显,疼痛剧烈,有波动感,挤压腮腺时可见腮腺导管口有脓性分泌物溢出。
全身症状:可伴有高热、寒战等全身中毒症状。
3.自身免疫性腮腺炎
腮腺反复肿大,多为双侧,发作次数不等,发作时可伴有疼痛,有时可自行缓解。部分患者可能伴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表现,如口干、眼干等。
四、腮腺炎的诊断
1.临床症状:医生根据患者腮腺肿大、疼痛等典型症状,结合发病年龄、季节等初步判断。
2.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流行性腮腺炎白细胞计数正常或稍低,淋巴细胞相对增多;化脓性腮腺炎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血清学检查:检测腮腺炎病毒特异性IgM抗体,若阳性可诊断为流行性腮腺炎。
病原学检查:对腮腺导管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可明确化脓性腮腺炎的致病菌。
3.影像学检查:腮腺超声检查可帮助判断腮腺的形态、结构,辅助诊断。
五、腮腺炎的治疗
1.流行性腮腺炎
一般治疗:患者应隔离休息,直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防止病毒传播。饮食以清淡、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为主,避免酸性食物,以免加重疼痛。
药物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如发热时可使用解热镇痛药。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对于病情较重或伴有并发症者,可在医生指导下试用利巴韦林等药物。
2.化脓性腮腺炎
抗感染治疗: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
局部处理:早期可进行热敷、理疗,促进炎症消散。若已形成脓肿,需及时切开引流。
3.自身免疫性腮腺炎
治疗基础疾病:积极治疗原发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如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具体药物及方案需根据患者病情由医生制定。
对症治疗:缓解腮腺肿胀、疼痛等症状。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
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是腮腺炎的高发人群。家长应按时带儿童接种含腮腺炎成分的疫苗,这是预防流行性腮腺炎最有效的措施。患病儿童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以防加重不适。由于儿童表达能力有限,家长需密切观察其症状变化,如体温、腮腺肿胀程度、有无头痛、呕吐等,若出现异常及时就医。
2.孕妇
孕妇感染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可能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如导致胎儿畸形、流产等。孕妇应尽量避免前往人员密集场所,做好个人防护。若不慎感染,需及时就医,在医生的严密监测下进行治疗,治疗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药物对胎儿的安全性。
3.老年人及免疫力低下人群
老年人及免疫力低下人群易患化脓性腮腺炎。这类人群应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增强机体免疫力。日常注意口腔卫生,饭后及时漱口,减少口腔细菌滋生。一旦出现腮腺区不适,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引发严重并发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