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侵袭性牙周炎
侵袭性牙周炎是一类与慢性牙周炎明显不同、进展快速、导致附着丧失和牙槽骨吸收、主要发生于青春期至35岁间的牙周炎,分为局限型和广泛型,病因包括微生物因素(如伴放线聚集杆菌、福赛坦氏菌等)和全身因素(家族聚集性、免疫功能异常等),临床表现有牙周组织破坏、口臭、牙齿敏感等,诊断需结合病史采集、口腔检查、X线检查和微生物学检查,治疗包括基础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正畸治疗,不同特殊人群(青少年、孕妇、老年人、吸烟者)有不同注意事项,预防要保持良好口腔卫生习惯、均衡饮食、戒烟及定期口腔检查。
一、侵袭性牙周炎的定义
侵袭性牙周炎是一类在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如微生物学检查)均与慢性牙周炎有明显区别的牙周炎,具有快速进展的特点,会导致附着丧失和牙槽骨吸收,主要发生于青春期至35岁之间,但也可发生于其他年龄段。
二、侵袭性牙周炎的分类
1.局限型侵袭性牙周炎:主要侵犯第一恒磨牙和切牙,多为左右对称。患者年龄一般较小,常始发于青春期前后,女性多于男性。其菌斑、牙石量相对较少,但牙周组织破坏程度与局部刺激物的量不成比例。
2.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患者年龄相对较大,可发生于青春期至35岁之间,也可见于年龄更大者。病变可累及除第一恒磨牙和切牙以外的恒牙至少三颗。有严重而快速的附着丧失和牙槽骨破坏,呈明显的阵发性。
三、侵袭性牙周炎的病因
1.微生物因素:伴放线聚集杆菌是局限型侵袭性牙周炎的主要致病菌,该菌能产生多种毒性因子,破坏牙周组织。在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中,福赛坦氏菌、牙龈卟啉单胞菌等牙周致病菌也起着重要作用。
2.全身因素:患者多有家族聚集性,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此外,机体的免疫功能异常也与侵袭性牙周炎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如白细胞功能缺陷等。
四、侵袭性牙周炎的临床表现
1.牙周组织破坏:早期即可出现牙齿松动和移位,尤其是前牙可呈扇形散开排列。牙龈炎症表现为红肿,探诊易出血,可伴有溢脓。
2.口臭:由于牙周袋内细菌滋生,分解食物残渣,可产生难闻的气味。
3.牙齿敏感:随着牙槽骨吸收和牙龈退缩,牙根暴露,牙齿对冷热、酸甜等刺激敏感。
五、侵袭性牙周炎的诊断
1.病史采集:了解患者的年龄、家族史、口腔卫生习惯以及既往牙周疾病史等。
2.口腔检查:检查牙龈的颜色、形态、质地,探诊检查牙周袋深度、附着丧失情况,检查牙齿的松动度和移位情况。
3.X线检查:可显示牙槽骨吸收的程度和类型,如水平型吸收或垂直型吸收。
4.微生物学检查:检测龈下菌斑中的致病菌,有助于明确诊断和指导治疗。
六、侵袭性牙周炎的治疗
1.基础治疗:包括龈上洁治、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以清除牙面上的菌斑和牙石,消除局部刺激因素。同时,指导患者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正确刷牙、使用牙线等。
2.药物治疗: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可根据病情选用抗菌药物辅助治疗,如甲硝唑、阿莫西林等。
3.手术治疗:对于病情严重、基础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考虑进行牙周手术,如翻瓣术、植骨术等,以促进牙周组织的修复和再生。
4.正畸治疗:对于牙齿移位明显的患者,在牙周炎症控制后,可进行正畸治疗,以恢复牙齿的正常排列和咬合关系。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青少年患者: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患侵袭性牙周炎可能会影响牙齿的正常萌出和排列。家长应关注孩子的口腔卫生情况,督促其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在治疗过程中,要考虑到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做好沟通和心理疏导工作。同时,青少年患者的治疗方案应尽量选择对生长发育影响较小的方法。
2.孕妇:孕妇患侵袭性牙周炎可能会增加早产、低体重儿等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在孕期,应选择在妊娠中期进行必要的牙周治疗,避免在妊娠早期和晚期进行手术治疗。治疗过程中要避免使用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可采用局部冲洗等保守治疗方法。
3.老年人:老年人可能同时患有多种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这些疾病会影响牙周炎的治疗效果。在治疗前,应全面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控制好全身性疾病。治疗过程中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和药物,避免对患者身体造成过大负担。
4.吸烟者:吸烟是牙周炎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会影响牙周组织的愈合和再生。吸烟者患侵袭性牙周炎后,应积极戒烟,以提高治疗效果,降低疾病的复发率。
八、预防措施
1.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每天早晚正确刷牙,使用牙线或牙缝刷清洁牙缝,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和洁治。
2.均衡饮食: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增强机体免疫力。
3.戒烟:吸烟会加重牙周组织的破坏,戒烟有助于预防和控制牙周炎。
4.定期口腔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早期的牙周问题,避免病情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