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齿冠周炎是什么
智齿冠周炎是第三磨牙萌出不全或阻生时牙冠周围软组织的炎症,以下颌多见。病因包括智齿萌出空间不足形成盲袋、细菌感染、创伤因素。急性期有胀痛、跳痛、张口受限等症状及全身症状,慢性期症状轻。根据病史、临床表现、检查及X线片诊断。治疗以局部冲洗、用药为主,结合全身抗菌或中药治疗,必要时手术。特殊人群(儿童、孕妇、老年人、免疫低下者)治疗各有注意事项。预防需保持口腔卫生、合理饮食、定期检查和增强体质。
一、智齿冠周炎的定义
智齿冠周炎是指第三磨牙(又称智齿)萌出不全或阻生时,牙冠周围软组织发生的炎症。临床上以下颌智齿冠周炎多见,上颌智齿冠周炎发生率较低。
二、病因
1.智齿萌出空间不足:人类进化过程中,颌骨逐渐变小,而牙齿大小的变化相对较小,导致智齿萌出时常常没有足够的空间,容易出现阻生或萌出不全的情况,牙冠部分被牙龈覆盖,形成盲袋,食物残渣和细菌易嵌塞于盲袋内,难以清洁,利于细菌滋生繁殖。
2.细菌感染:盲袋内的温度和湿度有利于细菌生长,常见的致病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厌氧菌等。当全身抵抗力下降、局部细菌毒力增强时,就容易引发炎症。
3.创伤因素:对颌牙咬伤或咀嚼时食物对冠周软组织的损伤,破坏了局部组织的防御屏障,使细菌更容易侵入,从而诱发智齿冠周炎。
三、临床表现
1.急性期:早期一般仅有磨牙后区轻微胀痛不适,当咀嚼、吞咽、开口活动时疼痛加重。病情继续发展,局部可呈自发性跳痛或沿耳颞神经分布区产生放射性痛。若炎症侵及咀嚼肌时,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张口受限,导致患者进食、吞咽困难。严重时还可出现全身症状,如发热、头痛、食欲减退、便秘等。检查可见智齿萌出不全,冠周软组织红肿、压痛,盲袋内可有脓性分泌物溢出。
2.慢性期:多无明显症状,仅局部有轻度压痛、不适。有时可见有瘘管形成,反复溢脓。
四、诊断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口腔检查及X线片等可作出诊断。患者常有智齿萌出不全或阻生史,局部有红肿、疼痛、压痛等症状,X线片可帮助了解智齿的位置、形态、牙根情况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有助于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和制定治疗方案。
五、治疗
1.局部治疗:智齿冠周炎的治疗以局部处理为重点,常用生理盐水、过氧化氢溶液等反复冲洗盲袋,直至溢出液清亮为止,然后在盲袋内放置碘甘油等药物,以起到消炎、收敛的作用。同时,可用氯己定含漱液漱口,保持口腔清洁。
2.全身治疗:根据病情选用抗菌药物或内服清热、解毒的中草药进行治疗。对于病情较轻者,可口服抗菌药物,如阿莫西林、甲硝唑等;病情较重伴有全身症状者,则需静脉滴注抗生素。
3.手术治疗:急性炎症消退后,对于有足够萌出空间、且牙位正常的智齿,可在局麻下切除冠周龈瓣,以消除盲袋;对于牙位不正、无足够萌出空间、经常发炎的智齿,应尽早拔除。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时期一般不会发生智齿冠周炎,因为智齿通常在18岁以后才开始萌出。但如果儿童口腔卫生不良,可能会导致其他牙齿的炎症,家长应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如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等。
2.孕妇:孕期由于激素水平的变化,牙龈对局部刺激的反应性增强,更容易发生智齿冠周炎。孕妇在治疗时应谨慎选择药物,尽量避免使用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一般以局部治疗为主,如冲洗盲袋、含漱等。若病情严重,需在医生的指导下权衡利弊后决定是否使用抗菌药物。同时,孕妇应注意休息,保持口腔清洁,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3.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抵抗力较弱,智齿冠周炎发作时症状可能相对较重,且恢复较慢。治疗时应综合考虑老年人的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对于身体状况较差、不能耐受拔牙手术的老年人,可先采取保守治疗,控制炎症。在日常生活中,老年人应注意保持口腔卫生,定期进行口腔检查。
4.免疫功能低下者:如患有糖尿病、艾滋病等疾病的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容易发生感染,且感染不易控制。对于这类患者,在治疗智齿冠周炎时,除了局部和全身的常规治疗外,还应积极治疗原发病,提高机体免疫力。同时,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防止炎症扩散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七、预防
1.保持口腔卫生: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早晚正确刷牙,饭后使用清水或漱口水漱口,及时清除口腔内的食物残渣和细菌。
2.合理饮食:避免食用过多辛辣、刺激性食物,减少对牙龈的刺激。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增强机体抵抗力。
3.定期口腔检查:定期到口腔医院进行检查,及时发现智齿萌出情况及口腔问题。对于可能引发智齿冠周炎的阻生智齿,可在医生的建议下提前拔除。
4.增强体质: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预防智齿冠周炎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