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逆行性牙髓炎
逆行性牙髓炎是感染源于患牙牙周组织深牙周袋的特殊牙髓炎,病因包括深牙周袋、根分叉病变、创伤性咬合及牙体解剖因素等;临床表现为既有牙周炎症状(牙龈红肿、出血等)又有牙髓炎症状(自发痛等);诊断依靠病史、临床表现、牙髓活力测试和X线片检查;治疗先应急处理(开髓引流等),再进行牙周治疗(洁治等)、牙髓治疗(根管治疗)和修复治疗;特殊人群(老年人、儿童、孕妇、患全身性疾病者)治疗各有注意事项;预防措施包括保持口腔卫生、定期检查、避免创伤性咬合及积极治疗全身性疾病。
一、逆行性牙髓炎的定义
逆行性牙髓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牙髓炎,其感染来源于患牙牙周组织的深牙周袋。正常情况下,牙髓通过根尖孔与牙周组织相连,当牙周袋内的细菌及其毒素通过根尖孔或侧支根管逆行进入牙髓,引起牙髓的炎症,就形成了逆行性牙髓炎。它与一般由龋病等牙体疾病引起的牙髓炎感染途径相反,所以被称为逆行性牙髓炎。
二、逆行性牙髓炎的病因
1.深牙周袋:牙周炎导致牙周组织破坏,形成深牙周袋,袋内的细菌及其毒素可通过根尖孔或侧支根管进入牙髓,引发炎症。
2.根分叉病变:多根牙的根分叉处发生病变,破坏了根分叉区的牙周组织,细菌可经此处的侧支根管进入牙髓。
3.创伤性咬合:长期的创伤性咬合可导致根尖部血管受损,牙髓的血供受到影响,使牙髓的抵抗力降低,容易受到细菌感染。
4.牙体解剖因素:某些牙齿的解剖结构存在异常,如根管数目变异、根管形态异常等,增加了细菌感染牙髓的机会。
三、逆行性牙髓炎的临床表现
1.症状:患者通常有长期的牙周炎病史,可出现牙周炎的症状,如牙龈红肿、出血、牙周袋形成、牙齿松动等。同时,还会出现牙髓炎的症状,如自发痛、阵发痛、冷热刺激痛、夜间痛等。疼痛程度较为剧烈,且疼痛性质与一般牙髓炎相似。
2.检查:口腔检查可见患牙有深牙周袋,探诊深度可达根尖部,牙周袋内可有脓性分泌物。牙齿松动度不同,一般松动度较大。牙髓活力测试可表现为迟钝或敏感,温度测试可引起疼痛。X线片显示牙槽骨吸收,根周膜增宽。
四、逆行性牙髓炎的诊断
1.病史:患者有牙周炎病史,同时出现牙髓炎的症状。
2.临床表现:口腔检查发现患牙有深牙周袋、牙齿松动等牙周炎表现,以及牙髓炎的症状和体征。
3.牙髓活力测试:有助于判断牙髓的状态,区分牙髓炎的类型。
4.X线片检查:可显示牙槽骨吸收的程度和范围,以及根周膜的情况,对诊断有重要帮助。
五、逆行性牙髓炎的治疗
1.应急处理:对于疼痛剧烈的患者,可先进行开髓引流,缓解牙髓腔内的压力,减轻疼痛。同时,可给予止痛药物缓解症状。
2.牙周治疗:包括洁治、刮治、根面平整等,以清除牙周袋内的菌斑、牙石,消除牙周炎症。必要时,可进行牙周手术,如牙周翻瓣术等,以彻底清除病变组织。
3.牙髓治疗:一般采用根管治疗,通过清除根管内的感染物质,消毒根管,然后进行根管充填,以防止细菌再次感染。
4.修复治疗:在牙周治疗和牙髓治疗完成后,根据患牙的情况进行修复治疗,如补牙、烤瓷冠修复等,以恢复牙齿的形态和功能。
六、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1.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对疼痛的耐受性较差,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不适。同时,老年人可能伴有其他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等,在治疗前应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评估治疗的安全性。治疗后,应注意口腔卫生,避免食用过硬、过黏的食物,定期进行口腔复查。
2.儿童:儿童的牙齿和牙周组织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治疗时应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避免对牙齿和牙周组织造成损伤。在治疗过程中,应给予适当的心理安抚,减轻儿童的恐惧心理。治疗后,应指导儿童正确刷牙,保持口腔卫生。
3.孕妇:孕妇在怀孕期间身体生理发生一系列变化,治疗时应充分考虑胎儿的安全。一般来说,在怀孕的中期(第46个月)进行治疗相对安全。治疗前应告知医生自己的怀孕情况,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治疗过程中应避免使用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
4.患有全身性疾病的人群:如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容易导致牙周炎和牙髓炎的发生,且治疗后愈合较慢。在治疗前应控制好血糖水平,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预防感染。心脏病患者在治疗前应告知医生自己的心脏情况,必要时在心脏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七、预防措施
1.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每天早晚正确刷牙,使用牙线或牙缝刷清洁牙缝,定期进行口腔洁治,清除牙菌斑和牙石。
2.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定期到口腔医院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牙周炎等口腔疾病。
3.避免创伤性咬合:注意饮食,避免咬过硬的食物,如坚果、啤酒瓶盖等。如果有咬合异常,应及时进行矫正。
4.积极治疗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控制好血糖、血压水平,以减少口腔疾病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