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萎缩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牙龈萎缩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包括:生理因素,如年龄增长导致牙龈生理性萎缩,女性特殊时期激素变化易引发牙龈炎症进而导致萎缩;口腔局部因素,像刷牙不当、牙周炎、牙齿不齐、不良修复体等会刺激牙龈引发炎症导致萎缩;全身因素,营养不良缺乏关键营养物质、免疫系统疾病影响唾液分泌等会影响牙龈和牙槽骨健康导致萎缩;其他因素,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酗酒、某些药物副作用等也会对牙龈造成损害引发萎缩。
一、生理因素
1.年龄增长: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体各器官功能逐渐衰退,牙龈组织也不例外。老年人的牙龈会出现生理性萎缩,表现为牙龈高度降低,牙根逐渐暴露。这是一种自然的生理现象,就像皮肤会随着年龄增长出现皱纹一样。通常在40岁以后,牙龈萎缩的情况可能会逐渐明显。对于老年人而言,由于牙龈萎缩,牙齿的支持组织减少,牙齿更容易松动和脱落。因此,老年人更要注重口腔卫生,使用软毛牙刷,避免过度用力刷牙损伤牙龈。
2.激素变化:女性在生理期、孕期、更年期等特殊时期,体内激素水平会发生显著变化。在孕期,女性体内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升高,会使牙龈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导致牙龈对局部刺激的反应性增强,容易引发牙龈炎症,长期炎症刺激可能导致牙龈萎缩。生理期时,激素水平的波动也可能使牙龈变得更加敏感。女性在这些特殊时期要特别注意口腔清洁,选择合适的口腔护理产品。例如,孕期女性可以使用含氟牙膏,每天至少刷牙两次,饭后使用清水或漱口水漱口。
二、口腔局部因素
1.刷牙不当:刷牙方法不正确或用力过猛是导致牙龈萎缩的常见原因之一。如果刷牙时采用横刷法,会对牙龈造成机械性损伤,长期如此会导致牙龈退缩。同时,使用过硬的牙刷也会增加对牙龈的刺激。年轻人尤其是青少年,由于缺乏正确的刷牙指导,更容易出现刷牙不当的问题。建议采用巴氏刷牙法,将牙刷与牙长轴呈45度角指向根尖方向,按照牙龈牙交界区,使刷毛一部分进入龈沟,一部分铺于龈缘上,尽可能伸入邻间隙内,用轻柔压力使刷毛在原位进行前后方向短距离的水平颤动,每次颤动45次,颤动时牙刷移动约1毫米,每次只刷23颗牙,再将牙刷移至下一组牙,最后将口腔牙齿全部清洁干净。
2.牙周炎:牙周炎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主要由牙菌斑、牙结石等局部刺激因素引起。牙菌斑中的细菌会产生毒素,刺激牙龈和牙槽骨,引发炎症。如果不及时治疗,炎症会逐渐向深层发展,破坏牙周组织,导致牙龈萎缩、牙槽骨吸收。有糖尿病等全身疾病的患者,由于身体抵抗力下降,更容易患上牙周炎,进而出现牙龈萎缩。一旦发现患有牙周炎,应及时到医院进行系统的牙周治疗,包括洗牙、龈下刮治等。
3.牙齿不齐:牙齿排列不整齐,如牙齿拥挤、错位等,会导致口腔清洁难度增加。牙齿之间的缝隙容易堆积食物残渣和牙菌斑,不易清洁干净,长期的局部刺激会引发牙龈炎症,进而导致牙龈萎缩。儿童和青少年如果存在牙齿不齐的问题,应及时进行正畸治疗。正畸治疗不仅可以改善牙齿外观,还能减少口腔清洁的难度,预防牙龈萎缩等口腔问题的发生。
4.不良修复体:不合适的假牙、牙套等修复体也可能导致牙龈萎缩。如果假牙边缘不贴合,会刺激牙龈组织,引发炎症;牙套过紧或安装不当,也会对牙龈造成压迫,影响牙龈的血液循环。佩戴假牙或牙套的人群,要定期到医院检查,确保修复体的合适度。如果发现修复体有问题,应及时进行调整或更换。
三、全身因素
1.营养不良:缺乏维生素C、维生素D、钙等营养物质会影响牙龈和牙槽骨的健康。维生素C对于维持牙龈组织的正常结构和功能至关重要,缺乏维生素C会导致牙龈容易出血、肿胀,长期缺乏可能引起牙龈萎缩。维生素D和钙有助于维持牙槽骨的密度,缺乏时牙槽骨会变得疏松,对牙龈的支持作用减弱,也容易导致牙龈萎缩。挑食、节食的人群,尤其是儿童和老年人,更容易出现营养不良的问题。建议保持均衡的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牛奶等。必要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补充相应的营养剂。
2.免疫系统疾病:某些免疫系统疾病,如干燥综合征等,会影响唾液腺的分泌功能,导致唾液分泌减少。唾液具有润滑、清洁口腔的作用,唾液减少会使口腔自洁能力下降,细菌更容易滋生,引发牙龈炎症,进而导致牙龈萎缩。患有免疫系统疾病的患者,除了积极治疗原发病外,还要特别注意口腔护理。可以使用人工唾液来缓解口腔干燥的症状,保持口腔湿润。
四、其他因素
1.不良生活习惯:吸烟是导致牙龈萎缩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会影响牙龈的血液循环,降低牙龈的抵抗力,使牙龈更容易受到细菌感染。同时,吸烟还会使牙齿表面形成烟斑,增加牙菌斑和牙结石的堆积。长期酗酒也会对口腔黏膜和牙龈组织造成刺激,影响牙龈的健康。有吸烟、酗酒习惯的人群,应尽量戒烟限酒,以减少对牙龈的损害。
2.药物副作用:某些药物如抗癫痫药、降压药等可能会引起牙龈增生,长期使用后增生的牙龈可能会逐渐萎缩。服用这些药物的患者,要定期到医院进行口腔检查,以便及时发现牙龈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在医生的指导下,也可以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