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松动是怎么回事
牙齿松动的常见原因包括牙周炎(由牙菌斑引发,中老年人、吸烟人群易患)、外伤(青少年和年轻人因活动量大易发生)、咬合创伤(与牙齿排列和咀嚼习惯相关)、根尖周炎(龋齿未及时治疗可引发)、颌骨疾病(颌骨囊肿、肿瘤等可导致);表现为不同程度松动及伴随症状,诊断需口腔检查结合X线;处理原则是针对病因治疗,如牙周炎行基础治疗等,同时儿童、老年人、妊娠期女性等特殊人群有各自注意事项。
一、牙齿松动的常见原因
(一)牙周炎
1.发病机制:牙周炎是由牙菌斑中的细菌引起的牙周组织慢性感染性疾病。牙菌斑不断堆积,引发牙龈炎症,炎症逐渐向深部蔓延,累及牙周膜、牙槽骨等结构。细菌产生的毒素和酶会破坏牙周组织的支持结构,导致牙槽骨吸收,牙周膜纤维遭到破坏,从而使牙齿的支持力量减弱,出现松动。例如,长期不注意口腔卫生,牙菌斑堆积较多的人群,患牙周炎的风险较高,更容易出现牙齿松动。
2.年龄、性别及生活方式影响:中老年人由于口腔卫生维护相对不如年轻人,且随着年龄增长牙周组织逐渐退变,患牙周炎的几率更高。吸烟人群因为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影响牙周组织的血液循环和免疫功能,会加重牙周炎的发展,增加牙齿松动的发生风险,男性和女性在牙周炎的易感性上并无显著差异,但整体而言,牙周炎在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发生,且与个人口腔卫生习惯密切相关。
(二)外伤
1.发病机制:牙齿受到外力撞击是常见原因,比如运动时被撞击、意外摔倒碰撞到面部等。外力直接作用于牙齿,可能导致牙周膜损伤、牙体硬组织损伤甚至牙槽骨骨折等,进而引起牙齿松动。例如,打篮球时被篮球击中面部,很可能造成牙齿外伤松动。
2.年龄、性别及生活方式影响:青少年和年轻人由于活动量较大,在运动等过程中更易发生牙齿外伤。不同性别在此方面无明显差异,生活中从事高风险职业(如建筑工人等)或经常参与激烈运动的人群,牙齿外伤导致松动的风险更高。
(三)咬合创伤
1.发病机制:不正常的咬合关系会使牙齿承受过大的咬合力,超过了牙周组织能承受的范围,从而引起牙周组织损伤,导致牙齿松动。例如,牙齿存在早接触、咬合干扰等情况时,长期的异常咬合会逐步破坏牙周支持结构,引发牙齿松动。
2.年龄、性别及生活方式影响:各年龄段都可能出现咬合创伤,与个人的牙齿排列情况、咀嚼习惯等生活方式相关。一些人有偏侧咀嚼等不良咀嚼习惯,会导致两侧牙齿受力不均,更容易出现咬合创伤进而引起牙齿松动,性别因素在此影响不显著。
(四)根尖周炎
1.发病机制:牙髓感染蔓延到根尖周组织,引起根尖周炎症。炎症会破坏根尖周的牙槽骨等组织,影响牙齿的稳固性,导致牙齿松动。例如,龋齿没有及时治疗,感染波及牙髓后进一步发展为根尖周炎,就可能出现牙齿松动。
2.年龄、性别及生活方式影响:任何年龄段都可能发生根尖周炎,从而导致牙齿松动,性别差异不明显,口腔卫生状况差、有龋齿未及时治疗的人群更易出现根尖周炎相关的牙齿松动问题。
(五)颌骨疾病
1.发病机制:颌骨的某些疾病,如颌骨囊肿、肿瘤等,会破坏颌骨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影响牙齿的支持,导致牙齿松动。例如,颌骨囊肿不断生长,会占据颌骨内的空间,压迫周围牙齿的牙槽骨,使牙齿松动。
2.年龄、性别及生活方式影响:颌骨疾病可发生在不同年龄段,性别差异不突出,长期处于不良环境或有家族遗传等因素可能增加患颌骨疾病导致牙齿松动的风险。
二、牙齿松动的表现及诊断
(一)表现
牙齿松动程度可分为不同等级,轻度松动是牙齿有微动感,中度松动是牙齿松动幅度在12毫米左右,重度松动则是牙齿松动幅度大于2毫米,且可能伴有疼痛、牙龈红肿、出血等症状,严重时还可能影响咀嚼功能。
(二)诊断
医生会通过口腔检查,包括视诊观察牙齿周围牙龈情况、牙齿松动度等,还可能借助X线检查来了解牙槽骨吸收情况、根尖周病变情况、颌骨有无病变等,从而明确牙齿松动的原因。例如,通过X线可以清晰看到牙槽骨的吸收程度,判断是否为牙周炎导致的牙齿松动等。
三、牙齿松动的处理原则
(一)针对病因治疗
1.牙周炎:首先要进行牙周基础治疗,如洗牙(龈上洁治)、龈下刮治等,去除牙菌斑和牙结石等局部刺激因素,控制牙周炎症。如果病情较严重,可能还需要进行牙周手术等治疗。
2.外伤:轻度外伤导致的牙齿松动,可让牙齿休息一段时间,避免咬硬物,观察牙齿恢复情况;如果外伤较严重,可能需要进行牙齿固定等处理。
3.咬合创伤:需要进行咬合调整,消除早接触、咬合干扰等情况,以减轻牙齿承受的异常咬合力。
4.根尖周炎:需要进行根管治疗,消除根尖周的炎症,从而稳定牙齿。
5.颌骨疾病:根据颌骨疾病的性质和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手术切除颌骨囊肿、肿瘤等。
(二)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牙齿松动可能是换牙期的正常现象,也可能是外伤等原因导致。如果是换牙期,家长要注意观察,让儿童避免过度晃动牙齿;如果是外伤等异常情况导致的牙齿松动,要及时带儿童到口腔科就诊,儿童牙齿恢复能力相对较强,但也需要及时处理以避免影响恒牙萌出等。
2.老年人:老年人牙齿松动多与牙周炎等慢性疾病相关,由于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整体健康状况的评估,治疗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口腔卫生的维护指导,且要关注治疗对全身健康的影响,比如一些老年人可能合并有心血管疾病等,在进行牙周治疗等操作时要谨慎,避免诱发全身不良反应。
3.妊娠期女性:妊娠期女性出现牙齿松动时,要考虑到妊娠因素对口腔治疗的影响。在治疗前要详细询问妊娠情况,治疗过程中要尽量选择对妊娠影响较小的治疗方式,避免在妊娠期前三个月和后三个月进行创伤较大的口腔治疗,以防止诱发早产等不良后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