龋齿是怎样形成的
龋齿形成与细菌、食物、宿主和时间相关,不同人群有不同特点,可通过保持良好口腔卫生、控制糖类摄入、定期口腔检查、应用氟化物等措施预防,如正确刷牙、用牙线等清洁口腔,减少高糖食物摄入,定期口腔检查及使用含氟牙膏、专业涂氟等。
一、龋齿形成的基本机制
龋齿的形成是一个多因素参与的复杂过程,主要与细菌、食物、宿主和时间这四个关键因素密切相关。首先是细菌因素,口腔中的变形链球菌、乳酸杆菌等致龋菌起着重要作用。这些细菌可以利用食物中的糖类物质进行代谢,产生酸性物质。例如,变形链球菌能将蔗糖分解代谢,产生乳酸等有机酸。
(一)细菌代谢产酸
致龋菌在口腔内定植后,当摄入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糖果、饼干等,细菌会分解这些碳水化合物。以变形链球菌为例,它能通过糖酵解途径将蔗糖转化为乳酸等有机酸,使口腔局部的pH值降低。正常口腔pH值约为6.57.5,当pH值下降到5.5以下时,就会对牙齿的硬组织产生脱矿作用。
(二)食物因素的影响
食物中的糖类是致龋菌代谢产酸的物质基础。如果长期摄入高糖食物,会增加口腔内致龋菌利用糖类产酸的机会,从而加大龋齿发生的风险。不同种类的食物对龋齿形成的影响也有所不同,比如粘性较强的食物更容易粘附在牙齿表面,为细菌提供持续产酸的环境,像软糖就比一些松散的食物更易导致龋齿。
(三)宿主因素的作用
宿主即人体自身,牙齿的结构、矿化程度等是重要的宿主因素。如果牙齿发育不良,矿化程度低,就更容易受到酸的侵蚀而发生脱矿。例如,在儿童牙齿发育阶段,如果营养不良,尤其是缺乏钙、磷等矿物质以及维生素D等影响牙齿矿化的营养成分,牙齿的抗龋能力会降低。另外,唾液的量和质也很关键,唾液具有缓冲作用,能中和口腔内的酸性物质,还能清洗牙齿表面,减少细菌附着。如果唾液分泌量减少或唾液成分异常,如唾液中含有的抗菌物质减少等,都会增加龋齿的发生几率。
(四)时间因素的累积
龋齿的形成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细菌不断产酸,牙齿持续受到酸的脱矿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脱矿程度逐渐加重,当超过牙齿自身的再矿化能力时,就会出现龋洞。例如,儿童如果长期不良的口腔卫生习惯,经过数月甚至数年的时间,就可能从牙齿表面轻微脱矿发展为明显的龋齿。
二、不同人群龋齿形成的特点及相关因素
(一)儿童人群
儿童正处于牙齿发育阶段,乳牙和年轻恒牙的矿化程度相对较低。一方面,儿童的口腔卫生意识较差,容易在牙齿表面残留食物残渣,为致龋菌的滋生提供条件。例如,幼儿可能不能很好地刷牙,导致食物碎屑长时间附着在牙齿上。另一方面,儿童喜欢吃甜食,如糖果、巧克力等,频繁摄入高糖食物增加了致龋菌产酸的机会。而且儿童的唾液分泌量相对较少,唾液的缓冲和清洗作用相对较弱,所以儿童患龋齿的几率较高,且发展速度可能较快。比如低龄儿童的乳牙龋齿,如果不及时干预,可能很快就会累及牙髓,引起疼痛等症状。
(二)成年人群
成年人群中,一些人由于口腔卫生维护不当,如刷牙不彻底、刷牙方法不正确等,导致牙齿表面有牙菌斑、牙结石堆积,为致龋菌的生长提供了环境。另外,成年人可能存在一些特殊的生活方式,比如工作压力大时可能会更多地摄入刺激性食物或饮料,其中一些也可能含有较多糖分或酸性成分,影响口腔内环境。还有一些成年人可能患有某些系统性疾病,如糖尿病等,会影响唾液的分泌和成分,从而增加龋齿的发生风险。例如,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口腔内环境有利于致龋菌生长繁殖。
(三)老年人人群
老年人龋齿形成也有其特点。一方面,老年人的牙齿可能存在磨损、牙龈退缩等情况,牙齿表面的暴露部分增加,更容易受到酸的侵蚀。另一方面,老年人的口腔卫生状况可能较差,部分老年人由于牙齿缺失等原因,口腔清洁困难,食物残渣容易残留。此外,老年人的唾液分泌功能可能减退,唾液量减少且成分改变,缓冲和清洗能力下降,使得牙齿更容易发生脱矿,从而增加龋齿的发生几率。而且老年人可能存在一些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服用某些药物,一些药物可能会引起口干等副作用,进一步加重口腔干燥,促进龋齿的形成。
三、预防龋齿的相关措施及原理
(一)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
1.正确刷牙:早晚使用含氟牙膏刷牙,采用巴氏刷牙法,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确保牙齿的每个面都能得到清洁。巴氏刷牙法能有效清除牙齿表面的牙菌斑和食物残渣,其原理是通过牙刷的刷毛与牙齿呈45度角,轻柔地在牙龈沟和牙齿邻面进行拂刷,清除细菌和污垢。对于儿童,家长应帮助其养成正确刷牙的习惯,选择适合儿童的软毛牙刷,并监督刷牙过程,保证刷牙效果。
2.使用牙线或间隙刷:对于牙齿邻面等牙刷难以清洁的部位,可以使用牙线或间隙刷进行清洁。牙线能有效地清除牙齿邻面的食物残渣和牙菌斑,间隙刷则适用于有牙缝较大或牙齿排列不整齐等情况的人群,帮助清洁牙齿邻面和牙龈沟等部位,减少细菌滋生的空间。
(二)控制饮食中的糖类摄入
减少高糖食物和饮料的摄入,尤其是限制在两餐之间的零食和饮料摄取。例如,尽量少吃糖果、蛋糕、碳酸饮料等。因为减少糖类物质的摄入,就能减少致龋菌产酸的底物,从而降低龋齿发生的风险。对于儿童,家长要合理控制其甜食的摄入量,可以用健康的零食如水果等进行替代,引导儿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三)定期口腔检查
定期到口腔科进行口腔检查,一般建议每612个月进行一次全面的口腔检查。通过口腔检查可以早期发现牙齿的脱矿等早期龋齿迹象,及时采取预防措施。例如,医生可以发现儿童牙齿表面轻微的白垩色脱矿点,及时进行涂氟等干预措施,阻止龋齿的进一步发展。对于成年人和老年人,定期口腔检查也能及时发现口腔内的问题,如牙结石、牙龈炎症等,并进行相应的处理,维护口腔健康,降低龋齿发生的可能性。
(四)氟化物的应用
1.使用含氟牙膏:含氟牙膏中的氟化物能增强牙齿的抗酸能力,促进牙齿的再矿化。氟离子可以与牙齿硬组织中的羟基磷灰石结合,形成更耐酸的氟磷灰石,从而提高牙齿对酸的抵抗力。儿童使用含氟牙膏时要注意用量,3岁以下儿童每次用量约为米粒大小,36岁儿童每次用量约为豌豆大小,防止儿童吞咽过多牙膏。
2.专业涂氟:在口腔科进行专业涂氟,一般每半年到一年进行一次。专业涂氟使用的氟化物浓度较高,能更有效地为牙齿提供氟保护,对于儿童、老年人等易患龋齿的人群可以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涂氟后一段时间内,氟化物会在牙齿表面形成保护膜,减少酸对牙齿的侵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