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痢疾不属于化脓性炎,而是纤维素性炎。
化脓性炎是以中性粒细胞大量渗出,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组织坏死和脓液形成为特征的炎症,常见致病菌为葡萄球菌、链球菌等。而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其病理特征主要表现为纤维素渗出。
痢疾杆菌经口进入人体后,主要侵犯结肠黏膜,尤其是乙状结肠和直肠。细菌在肠黏膜上皮细胞和固有层内繁殖,释放内毒素,引起肠黏膜的炎症反应和微循环障碍,导致肠黏膜表层坏死、脱落,同时大量纤维素渗出。渗出的纤维素与坏死组织、炎症细胞、红细胞及细菌等混合,形成特征性的假膜覆盖在肠黏膜表面。假膜脱落后可形成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浅表溃疡。患者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里急后重、黏液脓血便等症状。
虽然细菌性痢疾患者的粪便中含有较多白细胞,但这与化脓性炎的脓液形成机制不同,脓液是由大量变性、坏死的中性粒细胞与渗出的液体及坏死组织溶解液化形成的混浊凝乳状液体,而细菌性痢疾的肠道病变以纤维素渗出和假膜形成为主,并非以脓液形成为主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