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通常包括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体征检查、肝功能检查、病原学检查等。
1.流行病学史
发病前2-7周内有不洁饮食史,如进食过被甲型肝炎病毒污染的水、食物,或与甲型肝炎患者有密切接触史等,这些情况提示有感染甲型肝炎病毒的可能。
2.临床症状
患者常出现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厌油、腹胀、肝区疼痛等症状,部分患者还可能有发热、黄疸等表现,这些症状是甲型病毒性肝炎的常见临床表现。
3.体征检查
体检可发现肝脏肿大,质地柔软或中等硬度,有压痛和叩击痛。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脾脏轻度肿大,这些体征有助于诊断甲型病毒性肝炎。
4.肝功能检查
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等肝功能指标明显升高,提示肝脏细胞受损,是诊断甲型病毒性肝炎的重要实验室依据。
5.病原学检查
血清抗-HAVIgM阳性是诊断甲型病毒性肝炎的特异性指标,表明近期感染了甲型肝炎病毒;抗-HAVIgG阳性则提示既往感染过甲型肝炎病毒或已产生免疫力。
一旦出现上述疑似甲型病毒性肝炎的症状,如乏力、食欲不振、黄疸等,应尽快前往医院感染科或肝病科就诊,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