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塞氏病是一种全身性、慢性、血管炎症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眼炎及皮肤损害,也可累及血管、神经系统、消化道、关节、肺、肾、附睾等器官,多数患者预后良好,眼、中枢神经系统及大血管受累者预后不佳。
口腔溃疡是白塞氏病最常见的首发症状和主要就诊原因,好发于青壮年,女性多于男性。口腔溃疡发作时,多位于下唇、颊黏膜、软腭、咽后壁等部位,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约2~10mm,边界清楚,中央为灰白色或黄色的溃疡,周围有红晕,可伴有疼痛。口腔溃疡通常在7~14天内自行愈合,但可反复发作。
生殖器溃疡与口腔溃疡类似,但症状更重,溃疡更大、更深,疼痛更明显。生殖器溃疡好发于男性的阴囊和阴茎,女性的阴唇、阴道、子宫颈等部位。生殖器溃疡常为单发,也可多发,愈合后可留下瘢痕。
眼部损害是白塞氏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失明的主要原因。眼部损害可累及眼球前段和后段,前段病变主要表现为虹膜睫状体炎、结膜炎、角膜炎等,后段病变主要表现为视网膜血管炎、视神经炎、玻璃体病变等。眼部损害可发生于疾病的任何阶段,但多见于疾病后期。
皮肤损害也是白塞氏病的常见症状之一,可表现为结节性红斑、痤疮样毛囊炎、浅表栓塞性静脉炎、脓疱疮等。皮肤损害好发于下肢,也可累及上肢、面部、颈部等部位。
此外,白塞氏病还可累及关节、消化道、神经系统等器官,出现相应的症状和体征。
需要注意的是,白塞氏病的症状多样,且缺乏特异性,容易误诊和漏诊。因此,对于反复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眼部损害或皮肤损害的患者,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诊断。目前,白塞氏病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具体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个体情况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