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斑癣症状
花斑癣由马拉色菌感染表皮角质层引起,好发于多汗部位,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斑疹,颜色从淡白至深褐色不等,表面覆有鳞屑,多数患者无自觉症状,偶有轻微瘙痒。儿童、青壮年、老年等不同人群症状存在差异,夏季症状明显,高温、高湿度环境及免疫功能低下人群易感染,不及时治疗可能并发细菌感染,导致脓疱疮、疖等疾病,还可能导致皮肤色素沉着或减退。治疗方法包括外用药物、口服药物和物理治疗。
1.损害特征:花斑癣好发于多汗部位,如胸部、背部、上臂、腋窝、颈部、腹部、腰部、臀部及四肢屈侧。皮损为粟粒、黄豆及到蚕豆大小的圆形或类圆形斑疹,颜色从淡白至深褐色不等,或可融合成大片状,表面覆有鳞屑,多数患者无自觉症状,偶有轻微瘙痒。
2.不同人群症状:花斑癣可累及儿童和青年,男性多于女性。儿童花斑癣皮疹好发于面部、颈部、肩部、背部及上肢,常对称分布。青壮年花斑癣好发于胸、背、肩、腋窝等皮脂腺丰富的部位。老年花斑癣皮疹好发于躯干部,特别是多汗部位及四肢近心端。
3.特殊人群症状:花斑癣在高温、高湿度的环境下容易发作或加重,因此夏季症状较为明显。此外,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的患者,以及患有糖尿病、艾滋病等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也容易感染花斑癣。
4.并发症:花斑癣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并发细菌感染,出现脓疱疮、疖等疾病。此外,花斑癣还可能会导致皮肤色素沉着或减退,影响美观。
治疗花斑癣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外用药物:可使用酮康唑洗剂、联苯苄唑乳膏、克霉唑乳膏等药物外擦,每日1~2次,连续使用2~4周。
2.口服药物:对于外用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病情严重的患者,可口服抗真菌药物,如伊曲康唑、氟康唑等,连续服用1~2周。
3.物理治疗:对于面积较大或反复发作的花斑癣患者,可采用紫外线照射、光化学疗法等物理治疗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花斑癣具有传染性,患者应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衣,避免与他人共用毛巾、浴巾等物品。同时,患者应避免在高温、高湿度的环境下长时间工作或运动,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此外,花斑癣容易复发,患者在治愈后应继续观察一段时间,如有复发应及时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