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疮的定义是什么
压疮又称压力性损伤,是皮肤和/或皮下组织因压力、剪切力及摩擦力作用,或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致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产生的局限性损伤,常发生在骨隆突处。不同人群发生压疮的风险及注意事项不同,老年人因皮肤耐受性下降更易发生,需定期变换体位等;女性在生理期、孕期等特殊时期可能增加风险,要注重皮肤护理等;长期卧床等活动受限人群是高发群体,应定时翻身并使用辅助器具,吸烟者需戒烟;患有神经系统疾病等病史的人群风险显著增加,除常规预防措施外,还需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血糖和加强营养支持。
一、压疮的定义
压疮又称压力性损伤,是指皮肤和/或皮下组织由于压力,或合并剪切力及摩擦力作用引起的局限性损伤,通常发生在骨隆突处,也可由医疗器械或其他物体造成。根据美国国家压疮咨询委员会(NPUAP)2016年更新的定义,压疮可因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发生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组织溃烂坏死。
二、不同人群与压疮的关系及注意事项
1.年龄因素:老年人皮肤松弛、干燥,皮下脂肪减少,皮肤弹性和韧性降低,对压力、剪切力和摩擦力的耐受性下降,更易发生压疮。建议老年人定期变换体位,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选择柔软、透气的衣物和床单,保持皮肤清洁和滋润。
2.性别因素:一般来说,性别本身对压疮的发生没有直接影响,但女性在生理期、孕期等特殊时期,身体生理状态改变,可能影响皮肤的状态和身体活动能力,增加压疮发生风险。在这些特殊时期,女性应更加注意皮肤护理,保持良好的营养状态,适当活动。
3.生活方式因素:长期卧床、坐轮椅、活动受限的人群,由于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血液循环不畅,是压疮的高发人群。这类人群应定时翻身,使用减压床垫、坐垫等辅助器具,改善局部压力分布。另外,吸烟会影响血液循环,降低皮肤的营养供应,增加压疮发生风险,建议吸烟者戒烟。
4.病史因素:患有神经系统疾病(如瘫痪、昏迷)、糖尿病、营养不良等疾病的人群,皮肤感觉减退或丧失,血糖控制不佳影响伤口愈合,身体营养状况差导致皮肤修复能力下降,压疮发生风险显著增加。对于这些患者,除了常规的压疮预防措施外,还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血糖,加强营养支持,提高皮肤的抵抗力和修复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