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疮名词解释
压疮又称压力性溃疡、褥疮,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发生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组织溃烂坏死。皮肤压疮在康复治疗、护理中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
好发于无肌肉包裹或肌肉层较薄、缺乏脂肪组织保护又经常受压的骨隆突处。仰卧位时好发于枕骨粗隆、肩胛部、肘部、脊椎体隆突处、骶尾部、足跟部;侧卧位时好发于耳廓、肩峰、肋骨、髋部、膝关节的内外侧、内外踝处;俯卧位时好发于面颊、耳廓、肩峰、女性乳房、男性生殖器、髂嵴、膝部、脚趾处。
压疮的预防重于治疗。主要预防措施如下:
1.避免局部组织长期受压:鼓励和协助卧床患者经常更换卧位,一般每2小时翻身一次,必要时每1小时翻身一次。保护骨隆突处和支持身体空隙处,可在身体空隙处垫软枕、海绵垫。使用石膏、夹板、牵引的患者,衬垫应平整、松软,注意观察局部皮肤和肢端皮肤颜色。
2.避免摩擦力和剪切力:协助患者翻身、更换床单时,应避免拖、拉、推等动作,以防止损伤皮肤。患者的体位应尽量保持稳定,避免频繁移动。
3.保护患者皮肤: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及时清理大小便,避免潮湿、摩擦等刺激。对大小便失禁、出汗及分泌物多的患者,应及时洗净擦干,局部涂皮肤保护膜。
4.促进血液循环:经常按摩受压部位,每日数次,每次10分钟左右。按摩时手掌应紧贴皮肤,压力均匀,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不可在骨隆突处按摩。
5.改善机体营养状况: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以增强机体抵抗力和组织修复能力。对于长期卧床、身体极度消瘦、营养不良的患者,应给予特别照顾,提供充足的营养支持。
6.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压疮的预防知识,指导他们正确翻身、使用便器等,提高自我护理能力。
如果已经发生了压疮,应及时采取以下治疗措施:
1.创面处理:根据压疮的分期和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如清创、换药、手术治疗等。
2.控制感染: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定期更换敷料,保持创面清洁。
3.促进愈合:使用促进创面愈合的药物,如生长因子、湿润烧伤膏等。
4.护理:加强翻身、减压等护理措施,避免压疮加重。
5.心理护理:给予患者心理支持,鼓励他们积极配合治疗。
总之,压疮的预防和治疗需要医护人员和患者及家属的共同努力。只有采取综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才能有效减少压疮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