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肝传播途径是什么
丙肝的传播途径主要有血液传播(包括输血及血制品传播、破损皮肤和黏膜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特殊人群感染丙肝存在不同特点,儿童感染可能影响生长发育,需注意卫生及母婴阻断;老年人易出现并发症,有相关经历应定期筛查;高危人群感染风险高,要定期检测并改变高危行为;孕妇感染影响自身和胎儿健康,备孕前应筛查并遵医嘱处理。
一、血液传播
1.输血及血制品传播:曾是丙肝重要传播途径,在对献血员筛查丙肝抗体之前,输血后肝炎中丙肝占比很高。虽然现在对献血员进行严格筛查,但仍不能完全排除经输血传播丙肝的可能,例如处于窗口期的感染者血液可能检测不出抗体而被误判为合格。
2.破损皮肤和黏膜传播:这是目前最主要的传播方式。使用非一次性注射器和针头、未经严格消毒的牙科器械、内镜、侵袭性操作和针刺等。一些可能导致皮肤破损和血液暴露的传统医疗方法也与丙肝传播有关;共用剃须刀、牙刷、纹身和穿耳环孔等也是潜在的经血传播方式。静脉注射毒品的人群,因共用注射器极易造成丙肝病毒在人群中的传播。
二、性传播
与丙肝病毒感染者发生无保护的性行为可能会感染丙肝。多个性伴侣及同性恋者属于感染丙肝的高危人群。研究表明,丙肝病毒可存在于精液和阴道分泌物中,通过性接触可能导致病毒传播。
三、母婴传播
抗HCV阳性母亲将丙肝病毒传播给新生儿的危险性约为2%,若母亲在分娩时丙肝病毒RNA阳性,则传播的危险性可高达4%7%;合并HIV感染时,传播的危险性增至20%。HCV病毒高载量可能增加传播的机会。
四、特殊人群提示
1.儿童: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感染丙肝后可能影响生长发育。日常生活中,家长要注意儿童个人卫生,避免儿童与他人共用牙刷、剃须刀等可能导致血液暴露的物品。如果母亲是丙肝患者,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母婴阻断,降低孩子感染的风险。
2.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感染丙肝后可能更容易出现并发症。若有过输血、针刺等可能感染丙肝的经历,应定期进行丙肝筛查。
3.高危人群:包括静脉吸毒者、多性伴侣者、同性恋者、经常接受输血或血制品者等,这类人群感染丙肝的风险较高,应定期进行丙肝抗体检测,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同时要改变高危行为,如戒毒、使用安全套等。
4.孕妇:孕妇感染丙肝可能影响自身和胎儿健康。在备孕前应进行丙肝筛查,若感染丙肝,需在医生指导下评估是否适合怀孕以及孕期的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