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蚕豆病
蚕豆病是一种遗传性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表现为食用新鲜蚕豆后1-2天内发生溶血,出现贫血、黄疸、肝脾肿大等症状,严重者可危及生命。明确诊断主要依靠病史和实验室检查,治疗以去除诱因、支持治疗和药物治疗为主。预防蚕豆病主要是避免食用新鲜蚕豆和接触相关物品,同时注意药物的使用。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和哺乳期妇女需要特别注意。
一、蚕豆病的临床表现
蚕豆病起病急遽,大多在进食新鲜蚕豆后1-2天内发生溶血,最短者只有数小时,最长者可相隔9天。如因食用蚕豆或接触蚕豆花粉而再发者,潜伏期为数小时至数天不等。其临床表现如下:
1.贫血
常为首发症状,一般发生在食用蚕豆后1-2天内,表现为面色苍白、乏力、头晕、食欲缺乏等。
2.黄疸
于发病后2-3天出现,巩膜、皮肤黄染,可迅速加重,尿液呈酱油色或浓茶色。
3.肝脾肿大
部分患者可有肝脾肿大,伴有压痛。
4.其他症状
部分患者可有发热、寒战、腰痛、呕吐、腹泻等症状。
二、蚕豆病的诊断
根据患者食用新鲜蚕豆或接触蚕豆花粉的病史,以及上述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网织红细胞计数、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G6PD活性检测等,可明确诊断。
三、蚕豆病的治疗
1.去除诱因
立即停止食用或接触可疑的诱发因素,如新鲜蚕豆。
2.支持治疗
包括纠正贫血、补液、碱化尿液等,以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内环境稳定。
3.药物治疗
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可使用糖皮质激素、输血、补液等治疗。
四、蚕豆病的预防
1.避免食用新鲜蚕豆
避免食用蚕豆及其制品,如粉丝、豆瓣酱等。
2.注意药物使用
在使用药物前,应告知医生自己有蚕豆病病史,避免使用可能导致溶血的药物,如磺胺类、呋喃类、解热镇痛药等。
3.做好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
对于有蚕豆病家族史的夫妇,应进行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以避免患儿的出生。
五、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1.儿童
儿童患者应避免食用新鲜蚕豆,同时注意药物的使用。家长应密切观察孩子的情况,如出现异常,应及时就医。
2.孕妇
孕妇如有蚕豆病病史,应避免食用新鲜蚕豆,同时注意药物的使用。在产前检查时,应告知医生自己的病史,以便医生进行适当的处理。
3.哺乳期妇女
哺乳期妇女如有蚕豆病病史,应避免食用新鲜蚕豆,同时注意药物的使用。在用药期间,应暂停哺乳。
总之,蚕豆病是一种遗传性疾病,患者应避免食用新鲜蚕豆及接触相关物品,同时注意药物的使用。如有不适,应及时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