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紫癜是什么病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侵犯皮肤和其他器官细小动脉和毛细血管的过敏性血管炎,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春秋季较多,临床表现为皮肤紫癜、腹痛、关节痛和肾损害,多数患者发病前1~2周有上呼吸道感染史,血小板不减少,部分患者可出现蛋白尿、血尿。其治疗主要包括去除病因、抗过敏、对症治疗和免疫抑制剂治疗。
过敏性紫癜临床表现为皮肤紫癜、腹痛、关节痛和肾损害,但血小板不减少。多数患者于发病前1~2周可有上呼吸道感染史。儿童和青少年较多见,春秋季发病较多。皮肤紫癜常为首发症状,以下肢和臀部为主,对称分布,严重者可累及上肢、躯干。紫癜大小不等,呈紫红色,高出皮肤,可融合成片,分批出现,消退后可遗留下色素沉着。部分患者可出现腹痛,多为阵发性绞痛,位于脐周或下腹,可伴有恶心、呕吐、腹泻、便血等。关节痛多发生在膝、踝、肘、腕等关节,呈游走性、多发性,多在数日内消失,不遗留关节畸形。肾脏受累时可出现血尿、蛋白尿、管型尿,严重者可出现肾功能衰竭。
过敏性紫癜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病理检查。实验室检查可有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血沉正常,C反应蛋白升高,血清IgA升高,部分患者可出现血清肌酐、尿素氮升高。肾活检可有助于诊断和判断病情。
过敏性紫癜的治疗主要包括去除病因、抗过敏、对症治疗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去除病因是治疗的关键,如感染引起者可使用抗生素,药物过敏者应停用可疑药物,过敏体质者避免接触过敏原。抗过敏治疗可使用抗组胺药、维生素C、钙剂等。对症治疗可使用止痛剂、关节痛患者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腹痛严重者可使用阿托品、山莨菪碱等。免疫抑制剂治疗适用于肾型或激素治疗效果不佳者,常用药物有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等。
过敏性紫癜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休息,避免劳累,避免感染,避免接触过敏原,饮食应清淡,富含营养,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过敏性紫癜患者应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如有发热、腹痛、关节痛、血尿、蛋白尿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老年人等特殊人群在患过敏性紫癜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孕妇:过敏性紫癜可能会影响孕妇的健康和胎儿的发育,孕妇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哺乳期妇女:哺乳期妇女应避免使用可能会影响婴儿的药物,如抗组胺药、免疫抑制剂等。
儿童:儿童过敏性紫癜的治疗应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避免使用可能会影响生长发育的药物。
老年人:老年人过敏性紫癜的治疗应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