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是不是得了红斑狼疮.
红斑狼疮分为盘状红斑狼疮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类型,不同类型临床表现有别,盘状主要为皮肤损害,系统性全身症状明显且多系统受累;实验室检查中抗核抗体谱等有相关指标,补体检测、血常规可辅助判断;组织病理学检查各有特点;儿童患者表现可能不典型,女性、有家族史及长期紫外线暴露人群需关注,出现相关表现应综合多方面检查判断是否患病。
一、临床表现方面
红斑狼疮分为盘状红斑狼疮、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类型,不同类型表现有所差异。
盘状红斑狼疮:主要表现为皮肤损害,好发于头面部,初起为一片或数片鲜红色斑,绿豆至黄豆大,表面有粘着性鳞屑,以后逐渐扩大,呈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色素明显加深,略高于中心。病程慢性,少数可癌变。
系统性红斑狼疮:全身症状较明显,可出现发热(低、中度热多见)、乏力、体重下降等。皮肤表现多样,常见蝶形红斑,为鼻梁和双侧面颊部呈蝶形分布的红斑,光照后加重;还可有黏膜损害,如口腔溃疡、脱发等。系统受累时,可累及肾脏出现蛋白尿、血尿等;累及血液系统可致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累及神经系统可出现头痛、癫痫发作、精神症状等。
二、实验室检查方面
抗核抗体谱:抗核抗体(ANA)是筛选结缔组织病的主要试验,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ANA阳性率达95%以上。抗双链DNA抗体(抗dsDNA抗体)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有高度特异性,阳性率约60%70%,且与疾病活动度相关,活动期阳性率高。抗Sm抗体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标记性抗体,特异性达99%,但敏感性仅25%左右。
补体检测:血清总补体(CH50)、C3、C4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期常降低,有助于病情活动度的判断。
血常规:可出现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反映疾病累及血液系统的情况。
三、组织病理学检查方面
盘状红斑狼疮:表皮角化过度,毛囊口角质栓形成,表皮萎缩,基底细胞液化变性,真皮浅层淋巴细胞呈带状浸润等。
系统性红斑狼疮:表皮角化过度,基底细胞液化变性,真皮表皮交界处免疫球蛋白沉积(狼疮带试验阳性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有诊断价值,约80%90%的活动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阳性)等。
对于儿童红斑狼疮患者,由于其临床表现可能不典型,更需要仔细观察和全面检查;女性相对男性更易患红斑狼疮,需引起女性群体的关注;有红斑狼疮家族史的人群属于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相关检查以便早期发现;长期处于紫外线暴露环境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要注意皮肤防护并定期体检排查红斑狼疮。如果出现上述相关表现,应及时就医,通过综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等多方面来判断是否得了红斑狼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