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疮淤血红润期的典型表现是
压疮淤血红润期有三个特征,一是皮肤颜色改变,受压部位多呈暗红色,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血液淤积所致,常见于长期卧床患者骶尾部、足跟等;二是皮肤完整性未受损,仅外观和功能异常,无破损、水疱,是区别其他阶段压疮的关键;三是具有可逆性,及时去除压力因素、改善血液循环,皮肤可逐渐恢复正常。同时针对老年人、儿童、糖尿病患者、肥胖人群等特殊人群给出温馨提示,强调不同人群在淤血红润期的护理要点。
一、皮肤颜色改变
压疮淤血红润期,皮肤颜色会发生明显改变。通常表现为受压部位的皮肤呈现出红、肿、热、痛或麻木的现象,皮肤颜色多为暗红色。这是因为局部皮肤长期受压,导致血液循环障碍,使得血液在局部淤积,从而引起皮肤颜色的变化。比如长期卧床患者的骶尾部、足跟等部位,由于持续受到身体的压力,就容易出现这种皮肤颜色改变的情况。
二、皮肤完整性未受损
此阶段皮肤的完整性尚未遭到破坏,只是在外观和功能上有一些异常表现。虽然皮肤颜色变红,但表面依然保持完整,没有出现破损、水疱等情况。这一点在判断压疮处于淤血红润期时非常关键,是与其他更严重阶段压疮相区别的重要特征。例如,当护理人员在检查患者皮肤时,如果发现受压部位只是皮肤发红但没有破溃,就可能处于淤血红润期。
三、可逆性改变
淤血红润期的皮肤改变具有一定的可逆性。如果能及时去除引起压力的因素,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受损的皮肤通常可以逐渐恢复正常。比如定时为患者翻身、使用减压设备等措施,可使受压部位的血液循环得到改善,皮肤颜色和状态也会慢慢恢复。一般来说,在去除压力后30分钟到1小时内,皮肤颜色可逐渐变淡,说明皮肤正处于恢复过程。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老年人:老年人皮肤的弹性和修复能力较差,在压疮淤血红润期更要加强护理。要注意保持皮肤的清洁和干燥,避免皮肤受到摩擦和损伤。同时,要密切观察皮肤的变化情况,因为老年人可能对疼痛的感知不敏感,皮肤出现问题时可能不能及时表达,所以护理人员或家属要更加细心。
2.儿童:儿童的皮肤比较娇嫩,在判断压疮淤血红润期表现时要更加谨慎。要注意避免使用过于粗糙的物品接触儿童皮肤,防止加重皮肤损伤。如果发现儿童皮肤有异常,要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护理。
3.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的血液循环和神经功能可能存在一定障碍,皮肤损伤后恢复较慢。对于糖尿病患者的压疮淤血红润期,除了常规的减压措施外,还要积极控制血糖,因为高血糖会影响皮肤的愈合能力。同时,要注意观察皮肤有无感染迹象,因为糖尿病患者容易发生感染。
4.肥胖人群:肥胖人群身体重量较大,受压部位承受的压力更大,更容易出现压疮。在淤血红润期,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减压设备,如减压床垫等。同时,要鼓励肥胖患者适当运动,改善身体的血液循环,减轻局部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