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寒感冒引起的咳嗽治疗包括非药物、药物治疗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非药物治疗有一般护理(保证休息、控制室内温湿度、多喝温水)、饮食调整(清淡易消化、选润肺食物、糖尿病患者注意含糖食物)、物理疗法(热敷背部,婴儿注意温度);药物治疗分西药(止咳祛痰、解热镇痛,不同年龄段使用有禁忌)和中药(需辨证论治);特殊人群中,儿童优先非药物治疗,用药严格遵儿科原则;孕妇尽量不用药,严重时选对胎儿影响小的药;老年人治疗要考虑基础疾病,加强营养支持和护理。
一、非药物治疗
1.一般护理:患者需保证充足的休息,休息环境应安静、舒适,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将室内温度控制在2224℃,湿度维持在50%60%。这有助于减轻呼吸道黏膜的干燥,缓解咳嗽症状。同时,患者应多喝温开水,不仅能补充因发热、呼吸加快等流失的水分,还可稀释痰液,利于痰液咳出。
2.饮食调整: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可选择米粥、面条等食物。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防加重咳嗽。可适当食用一些具有润肺止咳作用的食物,如梨、百合等。但如果患者有糖尿病史,在食用含糖量较高的梨时需谨慎,应控制食用量,以免引起血糖波动。
3.物理疗法:对于成人和年龄稍大的儿童,可通过热敷背部的方法来缓解咳嗽。用温热的毛巾敷在背部肺俞穴附近,每次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23次。这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呼吸道痉挛,从而缓解咳嗽。但对于年龄较小的婴儿,皮肤较为娇嫩,热敷时要注意温度适中,避免烫伤。
二、药物治疗
1.西药治疗:常用的有止咳祛痰药,如氨溴索、右美沙芬等。如果伴有发热、头痛等症状,可使用解热镇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但对乙酰氨基酚在使用时,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禁忌。3个月以下婴儿禁用,36个月婴儿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2.中药治疗:可选用一些具有辛温解表、宣肺止咳作用的中药,如通宣理肺丸、杏苏止咳颗粒等。不过,中药的使用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进行辨证论治,最好在中医师的指导下使用。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身体发育尚未完全,尤其是低龄儿童,用药需格外谨慎。尽量优先采用非药物治疗方法,如上述的一般护理和饮食调整。如果必须使用药物,应严格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选择儿童专用药物,并根据年龄和体重调整剂量。同时,要密切观察儿童的病情变化,如咳嗽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出现呼吸急促、发热不退等情况,应及时就医。
2.孕妇:孕妇在孕期身体处于特殊状态,用药不当可能会影响胎儿的健康。对于风寒感冒引起的咳嗽,应尽量避免使用药物。可先通过多休息、多喝水、调整饮食等非药物方法缓解症状。如果咳嗽症状严重,必须使用药物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
3.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可能同时患有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在治疗风寒感冒引起的咳嗽时,要充分考虑这些基础疾病的影响。例如,某些止咳药物可能会影响血压、血糖,在使用前应咨询医生。同时,老年人的免疫力相对较低,恢复时间可能较长,要注意加强营养支持和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