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心肌梗死吃什么药
冠心病心肌梗死的治疗药物主要分为改善缺血减轻症状和预防心肌梗死改善预后两类,前者包括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使用时部分人群需谨慎评估或密切监测;后者有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部分患者使用时要权衡利弊或禁用、监测指标;此外,特殊人群用药有不同注意事项,如老年人从小剂量开始并监测不良反应、女性生理期等特殊时期谨慎用药、生活方式不良者改善生活方式以提高药效、有其他病史者控制基础疾病并考虑药物对其他病的影响。
一、改善缺血、减轻症状的药物
1.硝酸酯类药物:这类药物能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降低心脏前后负荷,减少心肌耗氧量,从而缓解心绞痛症状。常见药物有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酯等。
2.β受体阻滞剂:通过减慢心率、降低血压、减弱心肌收缩力来减少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缺血区供血,提高患者运动耐量。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对于心率较慢、有支气管哮喘病史等患者,使用时需谨慎评估。
3.钙通道阻滞剂:能抑制心肌收缩,减少心肌耗氧;扩张冠状动脉,解除冠状动脉痉挛,改善心内膜下心肌的供血;扩张周围血管,降低动脉压,减轻心脏负荷。常用药物有硝苯地平、氨氯地平等。心力衰竭患者使用时需密切监测心功能。
二、预防心肌梗死、改善预后的药物
1.抗血小板药物: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防止血栓形成,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常用的有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有严重胃肠道疾病、出血性疾病等患者使用时要权衡利弊。
2.他汀类药物:具有调脂、稳定斑块、抗炎等作用,可降低胆固醇水平,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减少心血管事件。如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用药过程中需定期监测肝功能和肌酸激酶。
3.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能改善心肌重构,降低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和死亡率,适用于合并心力衰竭、左心室功能不全、糖尿病等患者。常见药物有卡托普利、缬沙坦等。双侧肾动脉狭窄、高钾血症患者禁用。
4.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对于心肌梗死后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可抑制醛固酮的有害作用,改善心室重构,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如螺内酯。使用时需监测血钾水平。
三、特殊人群用药注意事项
1.老年人: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药物代谢和排泄能力下降,用药时应从小剂量开始,密切监测药物不良反应。同时,老年人常合并多种疾病,用药种类较多,需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2.女性:女性在生理期、妊娠期和哺乳期的生理状态特殊,用药需谨慎。例如,妊娠期女性某些药物可能对胎儿有不良影响,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3.生活方式不良者:吸烟、酗酒、高脂饮食、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影响药物治疗效果。患者应戒烟限酒,遵循低盐、低脂、低糖饮食原则,适当进行有氧运动,以提高药物治疗的有效性。
4.有其他病史者:合并有糖尿病、高血压、慢性肾功能不全等疾病的患者,在治疗冠心病心肌梗死的同时,需积极控制其他基础疾病。如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制血糖,以减少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在选择药物时,要考虑药物对其他疾病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