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是得了红斑狼疮的病症呢
红斑狼疮包括盘状红斑狼疮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类型,不同类型临床表现有差异,盘状红斑狼疮主要为皮肤损害,系统性红斑狼疮有皮肤黏膜、全身症状及多系统受累表现;实验室检查有自身抗体(ANA、dsDNA、抗Sm抗体等)、血常规、尿常规、补体等相关检查;影像学检查有X线、CT及MRI等;判断红斑狼疮需综合多方面情况,不能仅靠单一检查,不同情况有差异,怀疑时应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规范诊断评估。
一、临床表现方面
红斑狼疮包括盘状红斑狼疮、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不同类型,不同类型临床表现有差异。
盘状红斑狼疮:主要表现为皮肤损害,多为边界清楚的红斑,可呈盘状,好发于头面部等曝光部位,一般无全身症状,但少数人可能伴有轻微瘙痒等局部不适,病情活动时可能有变化。
系统性红斑狼疮:
皮肤黏膜表现:面部可出现蝶形红斑,这是比较典型的表现,即在两侧面颊和鼻梁部位形成的对称性红斑,形似蝴蝶;也可出现红斑、丘疹等多种皮肤损害,部分患者有口腔溃疡等黏膜损害。
全身症状:可出现发热,一般为低至中度发热;还可有乏力、疲倦、体重下降等全身不适症状。
多系统受累表现:累及肾脏时,可出现蛋白尿、血尿、水肿等肾脏损害表现;累及血液系统时,可出现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累及呼吸系统时,可出现胸痛、呼吸困难等;累及神经系统时,可出现头痛、癫痫发作、精神症状等。
二、实验室检查方面
自身抗体检查:
抗核抗体(ANA):几乎所有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ANA均可呈阳性,但特异性较低,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可能出现ANA阳性。
抗双链DNA(dsDNA)抗体: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特异性较高,且其滴度与疾病活动度相关,病情活动时,dsDNA抗体滴度往往升高。
抗Sm抗体: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标记性抗体,特异性很高,但阳性率相对较低。
血常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可能出现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情况,反映血液系统受累。
尿常规:若出现肾脏受累,尿常规可发现蛋白尿、血尿、管型尿等。
补体检查: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补体C3、C4常降低,尤其是在疾病活动期,补体降低往往提示病情活动。
三、影像学检查方面
X线检查:对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累及骨骼肌肉系统的患者,X线可能发现骨质疏松、关节间隙狭窄等改变,有助于评估骨骼肌肉受累情况。
CT及MRI检查:当系统性红斑狼疮累及中枢神经系统时,CT或MRI可发现脑部的缺血灶、梗死灶、出血灶等病变;累及肾脏时,CT或MRI有助于了解肾脏病变的形态、大小等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判断是否得了红斑狼疮不能仅依靠单一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或影像学检查,需要综合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以及多项检查结果进行全面分析。例如,对于有面部蝶形红斑、发热、关节痛等表现的患者,同时伴有ANA、dsDNA等自身抗体阳性以及补体降低等情况,就需要高度怀疑红斑狼疮的可能,然后进一步结合其他检查进行明确诊断。而且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在表现上可能会有一定差异,比如儿童红斑狼疮患者可能有其独特的临床表现特点,女性患红斑狼疮的几率相对较高等,在判断时都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如果怀疑患有红斑狼疮,应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进行规范的诊断和评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