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荨麻疹血管炎
荨麻疹血管炎是免疫复合物介导的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特征为持续风团样皮疹,常伴低补体血症等症状。病因包括感染、药物、自身免疫病及其他因素。症状有皮肤风团样皮疹及全身症状。诊断依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治疗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及其他治疗。特殊人群(儿童、孕妇、老年人)治疗需特别注意。大部分患者经治疗可控制病情,但部分会复发,少数累及重要器官影响预后,患者需定期复查。
一、定义
荨麻疹血管炎是一种免疫复合物介导的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其特征为持续时间较长的风团样皮疹,常伴有低补体血症、关节炎及腹部不适等症状,属于皮肤血管炎的一种特殊类型。
二、病因
1.感染因素:病毒、细菌、真菌及寄生虫等感染都可能诱发,如乙肝病毒、EB病毒等。
2.药物因素:某些药物如青霉素、磺胺类等可能引发机体的免疫反应,从而导致该病。
3.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患荨麻疹血管炎的风险较高。
4.其他因素:环境因素、内分泌紊乱等也可能与该病的发生有关。
三、症状表现
1.皮肤症状:主要表现为风团样皮疹,与普通荨麻疹的风团不同,其持续时间较长,一般超过24小时,甚至可达数天,消退后可留有色素沉着或鳞屑。皮疹可伴有瘙痒或疼痛,多见于四肢、躯干等部位。
2.全身症状:部分患者可伴有发热、关节疼痛、关节炎、腹痛、淋巴结肿大等症状。严重时可累及肾脏、肺部等器官,出现蛋白尿、血尿、咳嗽、呼吸困难等表现。
四、诊断
1.临床表现:根据典型的皮肤症状及伴随的全身症状进行初步判断。
2.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可见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增加,血沉增快,补体水平降低,尤其是C4补体。自身抗体检查可发现抗核抗体、抗dsDNA抗体等阳性。
3.组织病理学检查:皮肤活检是诊断的重要依据,可见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的表现,如血管壁纤维素样坏死、中性粒细胞浸润等。
五、治疗
1.一般治疗:寻找并去除可能的病因,避免接触过敏原,注意休息,避免劳累。
2.药物治疗:常用药物有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抗组胺药等。糖皮质激素可控制炎症反应,免疫抑制剂可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抗组胺药可缓解皮肤瘙痒症状。
3.其他治疗:对于病情严重、常规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考虑血浆置换、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等治疗方法。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患荨麻疹血管炎相对较少,但病情可能较重。治疗时应谨慎选择药物,避免使用对儿童生长发育有影响的药物。用药过程中需密切关注药物不良反应,同时注意保护儿童的皮肤,避免搔抓引起感染。
2.孕妇:孕妇患荨麻疹血管炎治疗较为棘手,因为很多药物可能会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治疗时应权衡利弊,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必要时需多学科会诊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3.老年人:老年人常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治疗荨麻疹血管炎时,要充分考虑药物与基础疾病治疗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免加重病情。同时,老年人身体机能较差,治疗过程中要注意休息,加强营养支持。
七、预后
大部分患者经积极治疗后病情可得到控制,但部分患者可能会复发。少数患者病情严重,可累及重要器官,影响预后。因此,患者需要定期复查,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