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是什么意思
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是指成人窦性心律频率超100次/分钟,起源仍为窦房结。其产生机制包括生理性因素(如年龄、生活方式)和病理性因素(如发热、贫血、甲亢、心血管疾病等)。心电图特点为P波窦性、PR间期0.120.20秒、心率超100次/分钟。临床意义上,生理性窦性心动过速去除诱因可恢复,病理性窦性心动过速需积极治疗原发病,儿童和老年患者的病理性窦性心动过速需特殊关注和处理。
一、定义
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是指成人窦性心律的频率超过100次/分钟。窦性心律的起源仍为窦房结,只是频率加快。
二、产生机制
1.生理性因素
年龄方面:儿童的心率本身相对较快,随着年龄增长逐渐趋近于成人正常心率范围。新生儿心率可超过140次/分钟,婴幼儿心率也普遍高于成人,这是因为儿童的新陈代谢旺盛,交感神经相对兴奋,所以较易出现窦性心动过速,此为正常生理现象,无需过度担忧。
生活方式方面:剧烈运动时,身体需要更多的氧气和能量供应,交感神经兴奋,会导致窦性心动过速,这是身体的正常应激反应。比如进行长跑、快速游泳等剧烈运动后,心率会明显增快,一般在休息后可逐渐恢复正常。情绪激动时,如愤怒、紧张、焦虑等强烈情绪状态下,体内会分泌肾上腺素等激素,兴奋交感神经系统,从而引起窦性心动过速。例如人在极度紧张的考试环境中,心率可能会明显加快。
2.病理性因素
病史方面:患有发热性疾病时,体温每升高1℃,心率大约会增加1015次/分钟。这是因为发热会使机体代谢率增高,心脏需要更快地泵血来满足身体的需求。如肺炎患者出现发热症状时,往往会伴随窦性心动过速。贫血患者由于血液携氧能力下降,机体缺氧,心脏会通过加快心率来补偿,以提高氧气的运输效率。例如重度缺铁性贫血患者,常可检测到窦性心动过速。患有甲状腺功能亢进时,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加速机体的新陈代谢,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导致窦性心动过速。患者除了心率快外,还常伴有多汗、手抖、消瘦等症状。患有心血管疾病时,如心力衰竭,心脏的泵血功能减退,机体处于缺氧状态,反射性地引起窦性心动过速来试图维持血液循环;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时,也可能出现窦性心动过速,以增加心肌的供血供氧。
三、心电图特点
1.P波:P波为窦性,即P波在Ⅰ、Ⅱ、aVF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
2.PR间期:PR间期在0.120.20秒之间。
3.心率:心率超过100次/分钟。
四、临床意义
1.生理性窦性心动过速:一般去除诱因后可自行恢复,对身体通常不会造成严重危害。例如剧烈运动或情绪激动引起的窦性心动过速,休息或情绪平稳后心率可恢复正常。
2.病理性窦性心动过速: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如由发热引起的窦性心动过速,需控制体温,随着体温恢复正常,心率多可逐渐下降;贫血导致的窦性心动过速,需纠正贫血,根据贫血的原因进行相应治疗,如缺铁性贫血补充铁剂等;甲状腺功能亢进引起的窦性心动过速,需规范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如使用抗甲状腺药物等;心血管疾病相关的窦性心动过速,需针对具体心血管疾病进行治疗,如心力衰竭患者需改善心功能等。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身体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病理性窦性心动过速更需及时明确病因并干预,因为长期的窦性心动过速可能会影响儿童的心脏功能和生长发育。对于老年患者,病理性窦性心动过速可能提示其基础疾病较为严重,需要更加谨慎地评估和处理,因为老年人的心肺功能相对较弱,窦性心动过速可能会进一步加重心脏负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