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左心衰竭的临床症状
慢性左心衰竭的典型症状、体征、特殊人群表现及注意事项。典型症状包括呼吸困难(劳力性呼吸困难最早出现,还可发展为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咳嗽咳痰咯血(白色浆液性泡沫状痰,严重时可大咯血)、乏力疲倦运动耐量减低、少尿及肾功能损害症状;体征有肺部湿性啰音和心脏扩大、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及舒张期奔马律等心脏体征;特殊人群中,老年人症状不典型,评估要更仔细,治疗注意药物不良反应;儿童少见,表现为喂养困难等,治疗遵循儿科原则;女性更年期后病情进展可能较快,易有精神心理问题,需心理支持;特殊生活方式人群症状更严重、进展快,应改善生活方式,有心脏病史者要定期复查、及时就医。
一、典型症状
1.呼吸困难:这是慢性左心衰竭最常见和最主要的症状。劳力性呼吸困难是最早出现的症状,患者在体力活动时出现呼吸困难,休息后可缓解。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患者入睡后突然因憋气而惊醒,被迫采取坐位,重者可伴有哮鸣音,称为“心源性哮喘”。严重时可出现端坐呼吸,患者不能平卧,需被迫采取高枕卧位、半卧位甚至端坐位以减轻呼吸困难。
2.咳嗽、咳痰、咯血:咳嗽、咳痰是肺泡和支气管黏膜淤血所致,开始常于夜间发生,坐位或立位时咳嗽可减轻,白色浆液性泡沫状痰为其特点。偶可见痰中带血丝。长期慢性淤血肺静脉压力升高,导致肺循环和支气管血液循环之间形成侧支,在支气管黏膜下形成扩张的血管,此种血管一旦破裂可引起大咯血。
3.乏力、疲倦、运动耐量减低:主要是由于心排血量降低,器官、组织灌注不足及代偿性心率加快所致。
4.少尿及肾功能损害症状:严重左心衰竭时血液进行再分配,首先是肾血流量明显减少,患者可出现少尿。长期慢性的肾血流量减少可出现血尿素氮、肌酐升高并可有肾功能不全的相应症状。
二、体征
1.肺部湿性啰音:由于肺毛细血管压增高,液体可渗出到肺泡而出现湿性啰音。随着病情由轻到重,肺部啰音可从局限于肺底部直至全肺。患者取侧卧位时下垂的一侧啰音较多。
2.心脏体征:除基础心脏病的固有体征外,慢性左心衰竭的患者一般均有心脏扩大(单纯舒张性心衰除外)、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及舒张期奔马律。
三、特殊人群表现及注意事项
1.老年人:老年人慢性左心衰竭的症状可能不典型,呼吸困难可能因合并慢性肺部疾病而被掩盖,乏力、疲倦等症状可能被认为是衰老的表现。同时,老年人可能存在多种基础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这些疾病可能影响心力衰竭的症状和治疗反应。在评估老年人慢性左心衰竭时,需更加仔细全面,关注其日常活动能力的变化。治疗上应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因为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对药物的耐受性降低。
2.儿童:儿童慢性左心衰竭相对少见,但先天性心脏病等原因可导致。儿童可能无法准确描述自己的症状,表现为喂养困难、烦躁不安、多汗、呼吸急促等。在治疗时要严格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避免使用对儿童生长发育有不良影响的药物。
3.女性:女性慢性左心衰竭患者可能在更年期后由于激素水平变化,心血管系统的保护作用减弱,病情进展可能相对较快。同时,女性可能更容易出现精神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等,这些问题会影响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康复效果,需要给予更多的心理支持。
4.特殊生活方式人群:长期吸烟、酗酒、过度劳累的人群,慢性左心衰竭的症状可能更严重,病情进展也更快。这类人群应积极改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保证充足的休息。在治疗过程中,需特别强调生活方式改变对疾病治疗的重要性,以提高治疗效果。有心脏病史的患者,要定期复查,遵医嘱治疗基础疾病,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