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湿疹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慢性湿疹的表现及不同人群注意事项包括:皮肤损害有边界不清的淡红或暗红色红斑,可局限或泛发,红斑基础上有丘疹、丘疱疹,还会出现苔藓样变、鳞屑及色素沉着或减退;自觉症状主要是阵发性瘙痒,皮肤破溃感染时有疼痛;不同人群表现和注意事项各异,儿童皮肤娇嫩,搔抓易感染,用药要温和,老年人皮肤干燥、愈合慢,需注意保湿,女性生理期、孕期受激素影响病情有变化,用药要谨慎,特殊生活方式人群应改善环境、避免接触过敏原,有其他病史人群因基础病治疗更复杂,需控制原发病并遵循综合治疗方案。
一、皮肤损害表现
1.红斑:慢性湿疹患者皮肤上常出现边界不太清晰的红斑,颜色多为淡红色或暗红色。红斑可呈局限性,也可泛发于身体多个部位。这种红斑的出现是由于皮肤炎症导致血管扩张充血所致。在病情初期,红斑可能较轻,随着病情发展,红斑颜色会加深,范围也可能扩大。
2.丘疹和丘疱疹:在红斑基础上,可出现散在或密集分布的丘疹和丘疱疹。丘疹一般为粟粒至绿豆大小,质地较硬;丘疱疹则是在丘疹顶端有小水疱。这些丘疹和丘疱疹通常伴有瘙痒感,患者搔抓后容易破溃、渗出。
3.苔藓样变:这是慢性湿疹的典型表现之一。皮肤逐渐增厚、粗糙,纹理加深,类似苔藓样。苔藓样变的形成是由于长期搔抓、摩擦等刺激,导致皮肤角质层增生、真皮乳头层增厚。常见于手部、小腿、肘部、腘窝等部位。
4.鳞屑:皮肤表面可出现少量鳞屑,这是由于皮肤角质层代谢异常,角质细胞脱落增多所致。鳞屑一般为灰白色或淡黄色,较细碎。
5.色素沉着或减退:慢性湿疹长期反复发作后,局部皮肤可出现色素沉着,表现为皮肤颜色加深,呈褐色或黑褐色;也有部分患者会出现色素减退,皮肤颜色比周围正常皮肤浅。
二、自觉症状
1.瘙痒:瘙痒是慢性湿疹最主要的自觉症状,程度轻重不一。瘙痒通常呈阵发性,夜间或情绪紧张、饮酒、食用辛辣食物等情况下可加重。由于瘙痒难耐,患者常常会不自觉地搔抓皮肤,从而进一步加重皮肤损害,形成“瘙痒搔抓加重瘙痒”的恶性循环。
2.疼痛:在皮肤出现破溃、感染等情况下,患者可能会感到疼痛。疼痛的程度和性质因个体差异和病情严重程度而异,可为刺痛、灼痛或胀痛等。
三、特殊人群表现及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慢性湿疹的临床表现与成人相似,但由于儿童皮肤娇嫩,皮肤损害可能更为明显。儿童往往难以忍受瘙痒,搔抓更为频繁,容易导致皮肤破损、感染。家长应注意及时为儿童修剪指甲,避免搔抓。同时,儿童用药需谨慎,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温和、无刺激的药物。
2.老年人:老年人皮肤干燥,慢性湿疹发作时皮肤干燥、脱屑等表现可能更为突出。而且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对瘙痒的耐受能力较差,搔抓后皮肤愈合相对较慢。在护理老年人慢性湿疹时,应注意皮肤保湿,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清洁产品。
3.女性:女性在生理期、孕期等特殊时期,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可能会影响慢性湿疹的病情。生理期时,部分女性患者的湿疹症状可能会加重。孕期女性用药需特别谨慎,应避免使用可能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治疗方案需与医生充分沟通后制定。
4.特殊生活方式人群:长期处于潮湿环境、经常接触化学物质或过敏原的人群,慢性湿疹的病情可能更容易反复。这类人群应尽量改善生活环境,避免接触过敏原和刺激性物质。同时,保持规律的作息和健康的饮食习惯,有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促进病情恢复。
5.有其他病史人群:患有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慢性疾病的患者,慢性湿疹的治疗可能更为复杂。这些疾病可能会影响皮肤的正常代谢和修复功能,导致湿疹病情迁延不愈。患者在治疗慢性湿疹的同时,应积极控制原发病,遵循医生的综合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