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儿窘迫的临床表现
胎儿窘迫的临床表现、特殊人群提示及应对措施,急性胎儿窘迫表现为胎心率异常(早期加快,加重后减慢,严重时有频发晚期减速等)、羊水胎粪污染(分三度)、胎动异常(初期频繁后减少)、酸中毒;慢性胎儿窘迫表现为胎动减少或消失、胎儿生长受限、羊水过少、胎儿生物物理评分低;孕妇有妊娠期高血压等合并症、产科并发症或多胎妊娠时胎儿发生窘迫风险增加,孕期应保持良好生活方式,分娩时医护人员要密切观察,发现胎儿窘迫迹象需综合判断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保障胎儿安全。
一、急性胎儿窘迫的临床表现
1.胎心率异常:胎心率变化是急性胎儿窘迫的重要征象。正常胎心率为110160次/分,缺氧早期,胎心率可代偿性加快,超过160次/分;如缺氧继续加重,胎心率会逐渐减慢,低于110次/分。严重缺氧时,可出现频发晚期减速、重度变异减速等,提示胎儿严重缺氧,预后不良。
2.羊水胎粪污染:胎儿缺氧时可引起迷走神经兴奋,使肠蠕动增加、肛门括约肌松弛,导致胎粪排出污染羊水。根据污染程度不同,羊水可分为三度,一度呈浅绿色,常见于慢性缺氧;二度呈黄绿色或深绿色,提示胎儿急性缺氧;三度呈棕黄色、稠厚,表明胎儿缺氧严重。但需注意,羊水胎粪污染并不一定意味着胎儿窘迫,需结合其他指标综合判断。
3.胎动异常:缺氧初期胎动频繁,是胎儿因缺氧而挣扎的表现;若缺氧未及时纠正,随后胎动会逐渐减少,甚至消失。一般胎动计数≥6次/2小时为正常,<6次/2小时或减少50%者提示胎儿可能缺氧。孕妇通常在妊娠28周后可自数胎动,了解胎儿宫内状况。
4.酸中毒:采集胎儿头皮血进行血气分析,若pH<7.20,PO?<10mmHg,PCO?>60mmHg,可诊断为胎儿酸中毒,提示胎儿窘迫。
二、慢性胎儿窘迫的临床表现
1.胎动减少或消失:胎动减少是慢性胎儿窘迫的重要表现之一。胎动次数较前3日减少30%以上,或12小时胎动次数少于10次,均提示胎儿可能存在缺氧情况。胎动消失24小时后,常可出现胎心消失。
2.胎儿生长受限:胎儿长期慢性缺氧,可影响其生长发育,导致胎儿生长受限。超声检查可测量胎儿双顶径、头围、腹围、股骨长等指标,并与同孕周胎儿的正常生长曲线进行对比。若胎儿各生长指标低于同孕周胎儿的第10百分位数,或胎儿腹围小于同孕周胎儿的第5百分位数,应警惕胎儿生长受限及慢性胎儿窘迫的可能。
3.羊水过少:羊水过少与胎儿窘迫密切相关。超声检查测量羊水指数(AFI)≤5cm可诊断为羊水过少。羊水过少时,胎儿与羊膜紧贴,胎儿活动受限,易发生胎儿肢体粘连、胎儿窘迫等并发症。
4.胎儿生物物理评分低:通过超声监测胎儿呼吸运动、胎动、胎儿肌张力、羊水量,加上电子胎心监护的无应激试验(NST),进行综合评分。满分10分,810分提示胎儿情况良好,57分可能存在急慢性缺氧,≤4分提示胎儿窘迫。
三、特殊人群提示
孕妇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糖尿病、慢性肾炎等合并症,或有胎儿生长受限、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等产科并发症时,胎儿发生窘迫的风险增加,应加强孕期监测,密切关注胎动、胎心率等变化。对于多胎妊娠孕妇,由于子宫内空间相对狭小,胎儿相互影响,发生胎儿窘迫的几率也较高,需更加重视产前检查和胎儿监护。孕妇在孕期应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规律作息等,避免吸烟、酗酒、接触有害物质等不良行为,以减少胎儿窘迫的发生风险。在分娩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产程进展和胎儿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胎儿窘迫。一旦发现胎儿窘迫迹象,应根据孕周、胎儿情况、产程进展等综合判断,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保障胎儿的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