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疮会导致什么后果
压疮会给患者带来多方面危害,包括身体局部损伤(如皮肤破溃、组织坏死、形成窦道和潜行)、感染风险增加(局部和全身感染)、疼痛与不适(影响睡眠活动和加重心理负担)、康复时间延长和生活质量下降(延长住院时间、限制日常活动),同时针对老年人、肥胖人群、糖尿病患者、儿童、免疫力低下人群等特殊人群给出了预防和护理压疮的温馨提示,如定期翻身、控制体重、控制血糖、注意皮肤清洁等。
一、身体局部损伤
1.皮肤破溃:压疮初期,皮肤会出现红斑,随着病情进展,皮肤会逐渐破溃。对于长期卧床的老年人,由于皮肤弹性差、血液循环缓慢,皮肤破溃后愈合时间较长,且容易继发感染。
2.组织坏死:若压疮未得到及时治疗,病变会向深部组织发展,导致皮下组织、肌肉甚至骨骼发生坏死。肥胖人群由于局部脂肪组织较多,一旦发生压疮,坏死范围可能更广,因为脂肪组织血供相对较差,不利于伤口愈合。
3.形成窦道和潜行:严重的压疮可能会形成窦道和潜行,即伤口表面看似较小,但深部组织存在较大的空腔,增加了治疗的难度。长期坐轮椅的残疾人,因臀部长期受压,压疮容易发展为窦道和潜行,给护理和治疗带来挑战。
二、感染风险增加
1.局部感染:压疮创面容易受到细菌污染,引发局部感染,表现为红肿、疼痛、发热,有脓性分泌物等。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机体抵抗力下降,发生压疮后局部感染的风险更高,且感染不易控制。
2.全身感染:局部感染若得不到有效控制,细菌可能进入血液循环,引发全身感染,如败血症、脓毒血症等,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如患有恶性肿瘤正在接受化疗的患者,一旦发生全身感染,病情往往较为凶险。
三、疼痛与不适
1.影响睡眠和活动:压疮会导致患者局部疼痛,尤其在翻身、移动时疼痛加剧,从而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和日常活动能力。对于骨折后长期卧床的患者,压疮带来的疼痛会使他们更加抗拒翻身和康复训练,延缓康复进程。
2.心理负担加重:持续的疼痛和不适会使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对疼痛的耐受能力减弱,压疮带来的疼痛更容易导致他们出现心理问题。
四、康复时间延长和生活质量下降
1.延长住院时间:压疮的治疗和护理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患者需要长期住院接受治疗,增加了医疗费用和家庭的经济负担。例如,脑血管意外后长期卧床的患者,若发生压疮,会使康复时间明显延长,增加家庭的照护压力。
2.限制日常活动:压疮患者需要避免受压部位再次受压,这限制了他们的日常活动范围和自理能力。截瘫患者发生压疮后,活动能力进一步受限,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五、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老年人:老年人皮肤薄、弹性差、血液循环慢,应定期帮助他们翻身、更换体位,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选择柔软、透气的衣物和床单。加强营养支持,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以增强皮肤的抵抗力。
2.肥胖人群:控制体重,减轻身体局部压力。在坐卧时,可使用减压垫等辅助工具,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定期检查身体受压部位,发现皮肤异常及时处理。
3.糖尿病患者:严格控制血糖,定期监测血糖水平。注意足部等容易发生压疮的部位的护理,选择合适的鞋袜,避免局部摩擦和受压。一旦发生压疮,应及时就医,积极治疗。
4.儿童:儿童皮肤娇嫩,应注意避免长时间使用尿布等物品造成局部皮肤受压。定期给儿童更换体位,保持皮肤清洁。若儿童发生压疮,应及时咨询医生,避免自行用药。
5.免疫力低下人群:加强营养,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免疫力。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感染。在接受医疗护理时,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预防压疮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