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上性心动过速心电图的表现
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征及不同人群注意事项包括:心率通常在150250次/分钟,儿童可能更快,节律一般规则,某些情况会轻微不规则;P波形态取决于起源部位,与QRS波的关系有助于判断心动过速类型;QRS波多数形态正常,合并异常情况时会增宽、畸形;发作时因心率过快可出现暂时的STT改变,持续不恢复或伴其他症状可能提示心肌病变;特殊人群方面,儿童诊断要考虑年龄因素,发作时易出现并发症需及时治疗;老年人因基础疾病影响心电图表现,发作时STT改变更明显、易出现并发症;孕妇发作时要关注对胎儿的影响,治疗需选对胎儿安全的方法。
一、心率和节律
1.心率: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时,心电图上心室率通常在150250次/分钟之间。这种快速的心率是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一个重要特征,儿童的心率可能会更快一些。年龄较小的儿童心脏功能和生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在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时心率上限可能更高。例如婴儿的心率可能超过250次/分钟。
2.节律:节律一般规则,RR间期(相邻两个R波之间的时间间隔)基本相等。但在某些情况下,如合并有室内差异性传导或房室传导比例改变时,节律可能会出现轻微的不规则。
二、P波形态及与QRS波的关系
1.P波形态:P波形态多样,取决于心动过速的起源部位。如果起源于窦房结附近,P波形态可能与正常窦性P波相似;若起源于心房或房室交界区,P波形态可能会发生改变,如倒置、低平或融合在QRS波群或T波中。当P波融合在QRS波群或T波中时,需要仔细观察心电图的细微变化来判断P波的存在及形态。
2.P波与QRS波的关系:P波与QRS波的关系有助于判断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类型。在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中,P波常埋藏于QRS波群中,不易辨认;在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中,P波可位于QRS波群之后,RP'间期(R波到逆行P波的时间间隔)小于P'R间期(逆行P波到下一个QRS波的时间间隔)。
三、QRS波形态
1.正常形态:多数情况下,室上性心动过速的QRS波形态正常,时限小于0.12秒。这是因为激动起源于心室以上部位,经正常的房室传导系统下传至心室,心室除极顺序基本正常。
2.异常形态:当合并有室内差异性传导、束支传导阻滞或预激综合征时,QRS波形态会增宽、畸形,类似室性心动过速的表现。室内差异性传导多见于心率较快时,是由于心室的不应期不一致导致的。
四、STT改变
在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时,由于心率过快,心肌耗氧量增加,可出现ST段压低、T波倒置等STT改变。这种改变通常是暂时的,在心动过速终止后可逐渐恢复正常。但如果STT改变持续不恢复或伴有其他症状,可能提示合并有心肌病变。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的心电图特点与成人有所不同,其心率正常范围本身就比成人高。在诊断儿童室上性心动过速时,要考虑到年龄因素对心率和心电图表现的影响。对于小儿患者,尤其是婴儿,心电图的判读需要更加谨慎,必要时可结合心脏超声等其他检查来明确诊断。同时,儿童的心脏功能相对较弱,发作室上性心动过速时更容易出现心力衰竭等并发症,需要及时治疗。
2.老年人:老年人可能合并有多种基础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病等,这些疾病可能会影响心电图的表现。在老年人中,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时STT改变可能更为明显,也更容易出现心律失常的并发症。因此,对于老年人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诊断和治疗,要充分考虑其基础疾病的情况。
3.孕妇:孕妇在孕期身体的生理状态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心脏负担加重。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时,不仅要关注心电图的表现,还要考虑到对胎儿的影响。在治疗时,要选择对胎儿安全的药物和治疗方法,避免使用可能对胎儿有不良影响的药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