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疮的分期及临床表现
压疮的分期、临床表现及特殊人群的护理提示。压疮分为四期,Ⅰ期(淤血红润期)皮肤红、肿、热、痛或麻木,解除压力30分钟后肤色未恢复正常;Ⅱ期(炎性浸润期)皮肤紫红色、有硬结、水疱,破溃后有潮湿红润创面;Ⅲ期(浅度溃疡期)全层皮肤破坏,有黄色渗出液,感染后有脓液、形成溃疡;Ⅳ期(坏死溃疡期)坏死组织侵入深层,发黑且脓性分泌物多、有臭味,严重可致脓毒败血症。特殊人群方面,老年人需加强皮肤护理、注意营养;儿童要避免皮肤摩擦、定期换体位;糖尿病患者要控血糖、查皮肤;肥胖患者要控体重、用减压设备;长期卧床或坐轮椅患者要定时翻身、变换坐姿,保持衣物床单整洁。
一、压疮的分期及临床表现
1.Ⅰ期(淤血红润期):此期为压疮初期,身体局部组织受压,血液循环障碍,皮肤出现红、肿、热、痛或麻木,解除压力30分钟后,皮肤颜色不能恢复正常。此阶段皮肤完整性未破坏,为可逆性改变。通常好发于骨隆突处,如骶尾部、足跟等。老年人皮肤弹性差、血液循环相对缓慢,更易出现此期表现;长期卧床、坐轮椅的患者由于局部组织持续受压,是该期压疮的高危人群。
2.Ⅱ期(炎性浸润期):红肿部位继续受压,血液循环得不到改善,静脉回流受阻,局部淤血,皮肤的表皮层、真皮层或二者发生损伤或坏死。受损皮肤呈紫红色,皮下可有硬结,皮肤因水肿而变薄,常有水疱形成,且极易破溃。水疱破溃后,可见潮湿红润的创面,患者有疼痛感。对于皮肤较为脆弱的儿童,尤其是新生儿,皮肤屏障功能弱,更容易发展到这一阶段;糖尿病患者由于周围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对压力和缺血的耐受性降低,也易出现Ⅱ期压疮。
3.Ⅲ期(浅度溃疡期):全层皮肤破坏,可深及皮下组织和深层组织,表皮水疱逐渐扩大、破溃,真皮层创面有黄色渗出液,感染后表面有脓液覆盖,致使浅层组织坏死,形成溃疡,疼痛感加重。肥胖患者由于皮下脂肪厚,压疮发生后可能不易早期发现,一旦发展到Ⅲ期,感染控制相对困难;长期营养不良的患者,创面愈合能力差,Ⅲ期压疮愈合时间会明显延长。
4.Ⅳ期(坏死溃疡期):为压疮严重期,坏死组织侵入真皮下层和肌肉层,感染可向周边及深部扩展,可深达骨面。坏死组织发黑,脓性分泌物增多,有臭味。严重者细菌入血可引起脓毒败血症,危及生命。高龄患者身体机能衰退,免疫力低下,发生Ⅳ期压疮后预后较差;有严重基础疾病如恶性肿瘤、慢性肾功能衰竭等的患者,身体抵抗力弱,压疮治疗难度大,死亡率相对较高。
二、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老年人:老年人皮肤弹性减退、皮下脂肪减少,对压力的耐受性差,应加强皮肤护理,定期翻身,避免局部长期受压。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选择柔软、透气的衣物和床单。同时,注意加强营养,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以增强皮肤的抵抗力。
2.儿童:尤其是婴幼儿,皮肤娇嫩,要注意避免使用粗糙的尿布或衣物摩擦皮肤。在护理过程中动作要轻柔,定期更换体位,防止局部受压。对于长期卧床的患儿,可使用柔软的垫子或气垫床减轻压力。
3.糖尿病患者:由于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感觉减退,易发生压疮且不易愈合。要严格控制血糖,定期检查皮肤,尤其是足部等易受压部位。选择合适的鞋子和袜子,避免过紧。一旦发现皮肤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4.肥胖患者:肥胖患者体重较大,局部压力增加,更易发生压疮。应适当控制体重,定期改变体位,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可使用减压设备,如减压床垫等。在翻身时要注意避免拖拉患者,防止皮肤损伤。
5.长期卧床或坐轮椅的患者:此类患者要制定严格的翻身计划,每2小时翻身一次,必要时缩短翻身间隔时间。坐轮椅时要经常变换坐姿,避免臀部持续受压。同时,保持床单和衣物清洁平整,避免褶皱和碎屑刺激皮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