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水穿刺前的常规检查
羊水穿刺前需进行多方面检查评估,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血型及抗体筛查、传染病筛查,以了解孕妇有无贫血、感染、凝血异常、血型相关风险及传染病等;影像学检查有超声检查确定穿刺相关情况和合适孕周的NT测量筛查胎儿染色体异常;体格检查涵盖生命体征和腹部检查,排查潜在健康问题及评估穿刺难度与风险;特殊人群如高龄孕妇要关注身体机能及穿刺耐受性,有慢性疾病孕妇需控制病情稳定,有流产史孕妇要给予心理支持、评估子宫稳定性并密切观察穿刺后情况。
一、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通过检测血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各项指标,了解孕妇是否存在贫血、感染等情况。例如,血红蛋白偏低提示贫血,可能影响孕妇对手术的耐受性;白细胞计数异常升高可能存在感染,此时进行羊水穿刺可能会导致感染扩散。
2.凝血功能:检查包括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等项目。凝血功能异常可能导致穿刺后出血不止,影响孕妇和胎儿的安全。若凝血指标明显异常,需要进一步评估和处理,纠正凝血功能后再考虑穿刺。
3.血型及抗体筛查:确定孕妇的血型,包括ABO血型和Rh血型,同时进行抗体筛查。若孕妇为Rh阴性血型,且体内存在抗D抗体等不规则抗体,穿刺可能引发胎儿溶血等严重并发症,需要提前做好应对准备。
4.传染病筛查:主要检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传染病。这些传染病可能通过血液传播,进行羊水穿刺时若不注意防护,可能导致医源性感染的传播,同时也有助于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保护医护人员和其他患者。
二、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超声检查是羊水穿刺前必不可少的项目。它可以确定胎儿的大小、胎位、羊水量、胎盘位置等情况。通过超声准确引导,可以选择合适的穿刺点和进针路径,避开胎儿、胎盘和脐带,减少穿刺的风险。同时,还能评估胎儿的结构是否存在明显异常,为后续诊断提供参考。
2.NT(胎儿颈部透明带)测量(如果孕周合适):在孕1113??周进行NT测量,是早期筛查胎儿染色体异常的重要指标。增厚的NT与胎儿染色体异常、结构畸形等风险增加相关。若NT增厚,羊水穿刺可以进一步明确胎儿是否存在染色体异常。
三、体格检查
1.生命体征:测量孕妇的体温、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发热可能提示存在感染,此时不宜进行穿刺;血压异常升高可能影响孕妇的身体状况,需要评估穿刺的安全性;心率过快或过慢、呼吸异常等也可能存在潜在的健康问题,需要进一步评估。
2.腹部检查:医生会触诊孕妇的腹部,了解子宫的大小、形态、张力等情况。评估子宫的情况有助于确定穿刺的难度和风险,同时检查是否存在子宫收缩等异常情况,若有子宫收缩,穿刺可能会诱发流产等不良后果。
四、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年龄较大孕妇:年龄超过35岁的孕妇,胎儿染色体异常的风险相对较高,羊水穿刺是重要的诊断手段。但这类孕妇身体机能可能相对较差,在检查过程中要更加关注心肺功能、血糖、血压等指标,评估身体对穿刺的耐受性。穿刺后要加强休息和观察,避免过度劳累。
2.有慢性疾病的孕妇:如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慢性疾病的孕妇,在进行羊水穿刺前,需要将病情控制稳定。糖尿病孕妇要严格控制血糖,避免高血糖影响胎儿和穿刺后的恢复;高血压孕妇要将血压控制在合理范围,减少穿刺过程中血压波动带来的风险;心脏病孕妇需要心内科医生评估心脏功能,确定是否能够耐受穿刺操作。
3.有流产史的孕妇:有过流产史的孕妇心理上可能会更加紧张和焦虑,在检查和穿刺过程中要给予更多的心理支持。同时,这类孕妇的子宫可能相对敏感,穿刺前要评估子宫的稳定性,必要时采取适当的保胎措施。穿刺后要密切观察有无腹痛、阴道流血等情况,及时发现流产的先兆并进行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