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冻疮了怎么办
冻疮的防治需从多方面入手,日常护理要做好保暖、保持干燥、适当按摩和避免抓挠,如手部戴厚手套、脚部穿厚鞋袜等,破溃冻疮不宜按摩;饮食上补充温热食物和维生素;非药物治疗包括37℃42℃温水浸泡和红外线照射;药物治疗分外用和口服,未破溃用冻疮膏等,破溃用抗生素软膏,严重者口服扩血管药物;特殊人群中,儿童护理要小心,尽量非药物治疗,孕妇谨慎用药,优先非药物治疗,老年人注重保暖和营养,用药考虑与基础疾病相互作用。
一、日常护理
1.保暖:冻疮通常是因寒冷导致,所以保暖至关重要。对于手部生冻疮,可佩戴厚实、保暖性好的手套,材质可选择毛绒或加绒皮革等;脚部冻疮要穿厚袜子和保暖性能佳的鞋子,避免脚部受冷。耳部生冻疮可戴耳罩。婴幼儿皮肤娇嫩,更要注意做好保暖措施,衣物要选择柔软、亲肤且保暖的材质。老年人血液循环较差,保暖工作需更加细致,外出时要全副武装。
2.保持干燥:潮湿会加重冻疮症状,应尽量保持冻疮部位干燥。如果手脚出汗,要及时更换干燥的袜子和手套。洗澡或洗手后,用柔软的毛巾轻轻擦干,尤其注意擦干指缝、脚趾缝等部位。
3.适当按摩:轻柔地按摩冻疮部位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但按摩时要注意力度适中,避免损伤皮肤。可以用手指轻轻揉搓冻疮周围,从远心端向近心端按摩。例如手部冻疮,可从手指尖向手腕方向按摩。不过,若冻疮已破溃,则不宜进行按摩,以免引起感染。
4.避免抓挠:冻疮会引起瘙痒感,但抓挠可能导致皮肤破损,增加感染风险。可以通过轻轻拍打或使用温水湿敷来缓解瘙痒。同时,要勤剪指甲,避免无意间抓破皮肤。
二、饮食调整
1.补充温热食物:适当摄入温热性食物,如羊肉、牛肉、红枣、桂圆等,有助于提高身体的抗寒能力。这些食物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能为身体提供能量,促进血液循环。但对于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的人群,在食用时要注意控制量,避免加重病情。
2.增加维生素摄入:多吃富含维生素的水果和蔬菜,如橙子、苹果、胡萝卜、菠菜等。维生素C和维生素E具有抗氧化作用,有助于增强皮肤的抵抗力,促进冻疮的恢复。
三、非药物治疗
1.温水浸泡:用37℃42℃的温水浸泡冻疮部位,每次浸泡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23次。温水浸泡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冻疮引起的疼痛和肿胀。但浸泡时水温不宜过高,以免烫伤皮肤。儿童皮肤较为敏感,浸泡水温要更接近37℃,且浸泡时间不宜过长。
2.红外线照射:红外线照射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可前往医院或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红外线治疗仪进行照射。照射时要注意距离和时间,避免烫伤皮肤。
四、药物治疗
1.外用药物:未破溃的冻疮可使用冻疮膏、维生素E乳膏等,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症状。若冻疮已破溃,可使用抗生素软膏,如莫匹罗星软膏等,预防感染。
2.口服药物:对于症状较为严重的冻疮,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口服扩血管药物,如硝苯地平、烟酰胺等,以改善血液循环。但这些药物可能有一定的副作用,使用时需严格遵循医嘱。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皮肤娇嫩,在护理和治疗冻疮时要格外小心。尽量采用非药物治疗方法,如温水浸泡、保暖等。若需要使用药物,要选择温和、刺激性小的药物,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同时,要注意观察儿童的反应,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2.孕妇:孕妇在治疗冻疮时要谨慎用药,避免使用可能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优先选择非药物治疗方法,如饮食调整、保暖等。若症状严重,需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安全的药物进行治疗。
3.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血液循环较差,冻疮恢复相对较慢。在治疗过程中,要更加注重保暖和营养补充。同时,老年人可能患有多种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在用药时要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免影响基础疾病的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