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白血病发热怎么办
急性白血病患者发热的处理方法包括:先了解发热原因,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监测体温,用电子体温计测腋下体温并记录数值、时间及伴随症状;非药物降温可采用物理降温(湿毛巾敷、用退热贴、温水擦浴)、调整环境温度、补充水分;体温超38.5℃或不适时在医生指导下用退热药物;感染引起的发热根据病原体选抗感染药物,用药前尽可能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特殊人群(儿童、老年、孕妇)降温需注意不同事项;加强营养支持,给予高热量等易消化饮食;加强心理护理,缓解患者不良情绪,助其树立信心。
一、了解发热原因
急性白血病患者发热的原因主要分为感染性发热和非感染性发热。感染性发热是由于患者免疫力低下,容易受到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体的侵袭。常见的感染部位包括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系统等。非感染性发热则可能与白血病细胞释放的致热物质有关,也可能是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等因素引起。
二、监测体温
密切监测体温变化,建议使用电子体温计,测量腋下体温。一般每4小时测量一次体温,高热时可每12小时测量一次。记录体温的数值、测量时间以及患者的伴随症状,如寒战、出汗、头痛、咳嗽等,以便为医生判断病情提供准确的信息。
三、非药物降温方法
1.物理降温:对于体温在38.5℃以下的患者,可优先采用物理降温方法。用湿毛巾敷于患者的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每510分钟更换一次。也可以使用退热贴,将其贴在额头,能起到一定的降温作用。还可以采用温水擦浴,用3234℃的温水擦拭患者的全身,重点擦拭大血管丰富的部位,擦拭时间1015分钟。
2.调整环境温度:保持病房或居住环境温度适宜,一般控制在2224℃,湿度在50%60%。适当减少患者的衣物和被褥,利于散热,但要注意避免患者着凉。
3.补充水分:鼓励患者多饮水,每天至少饮用15002000ml的温开水,以补充发热导致的水分丢失,防止脱水,同时也有利于通过排尿散热。
四、药物降温方法
当体温超过38.5℃或患者伴有明显不适时,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退热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儿童用药需谨慎,要根据年龄和体重选择合适的药物,低龄儿童避免使用阿司匹林,以免引起瑞氏综合征。
五、抗感染治疗
如果发热是由感染引起的,需要根据病原体的类型选择合适的抗感染药物。细菌感染可使用抗生素,病毒感染可能需要使用抗病毒药物,真菌感染则需使用抗真菌药物。在使用抗感染药物前,应尽可能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以选择最有效的药物。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急性白血病患者身体发育尚未完全,在降温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避免过度降温导致体温过低。使用药物降温时,要严格按照儿童的年龄和体重计算剂量。同时,要关注儿童的心理状态,给予更多的安抚和陪伴。
2.老年患者:老年患者身体机能较差,可能合并有多种基础疾病。在降温治疗时,要充分考虑基础疾病的影响,避免使用对肝肾功能有较大损害的药物。同时,要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防止出现并发症。
3.孕妇患者:孕妇急性白血病患者发热时,治疗需要特别谨慎,既要考虑控制体温和治疗疾病,又要避免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在选择药物时,要充分权衡利弊,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同时,要密切关注胎儿的情况,定期进行产检。
七、加强营养支持
发热会消耗患者大量的能量,因此需要加强营养支持。给予患者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如鸡蛋、牛奶、鱼肉、新鲜蔬菜和水果等。如果患者食欲不佳,可采用少食多餐的方式进食。
八、心理护理
急性白血病患者发热时可能会出现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这些情绪会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康复。因此,要加强心理护理,关心患者的心理状态,向患者解释发热的原因和治疗方法,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