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胎盘早剥 如何预防胎盘早剥
胎盘早剥的原因及预防措施,同时给出特殊人群的温馨提示。胎盘早剥的原因包括血管病变(如妊娠期高血压等疾病使底蜕膜血管异常)、机械性因素(腹部受撞击、脐带过短牵拉等)、宫腔内压力骤减(双胎分娩或羊水过多时处理不当)、子宫静脉压突然升高(孕妇长时间仰卧位)以及其他高危因素(吸烟酗酒、有胎盘早剥病史等);预防措施有定期产检以控制高危因素、避免腹部外伤、正确处理分娩过程、改变不良生活习惯、进行心理调节;特殊人群中高龄孕妇要严格遵循预防措施,有慢性疾病史的孕妇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双胎或羊水过多孕妇分娩时密切观察,孕妇用药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一、胎盘早剥的原因
1.血管病变: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尤其是重度子痫前期、慢性高血压、慢性肾脏疾病等,可引起底蜕膜螺旋小动脉痉挛或硬化,引起远端毛细血管变性坏死甚至破裂出血,血液在底蜕膜与胎盘之间形成血肿,致使胎盘与子宫壁分离。孕妇年龄较大、有慢性疾病史的人群更易因血管病变引发胎盘早剥。
2.机械性因素:腹部受到撞击、挤压,比如车祸、摔倒、外力击打等,会使子宫突然拉伸或收缩,导致胎盘与子宫壁错位而剥离。此外,脐带过短或相对过短,胎儿下降过程中,脐带牵拉也可造成胎盘早剥。在生活中不注意安全、从事危险工作的孕妇发生此类情况的风险较高。
3.宫腔内压力骤减:双胎妊娠分娩时,第一胎儿娩出过快;羊水过多时,人工破膜后羊水流出过快,均可使宫腔内压力骤减,子宫骤然收缩,胎盘与子宫壁发生错位而剥离。有双胎妊娠或羊水过多情况的孕妇需要特别关注。
4.子宫静脉压突然升高:妊娠晚期或临产后,孕妇长时间仰卧位,增大的妊娠子宫压迫下腔静脉,回心血量减少,血压下降,而子宫静脉淤血,静脉压升高,导致蜕膜静脉床淤血或破裂,形成胎盘后血肿,导致部分或全部胎盘剥离。习惯仰卧位睡眠的孕妇需加以注意。
5.其他高危因素:孕妇有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可影响胎盘的血液供应,增加胎盘早剥的风险。孕妇有胎盘早剥病史、多次刮宫史、子宫肌瘤等情况,也会使胎盘早剥的发生率升高。
二、胎盘早剥的预防措施
1.定期产检:孕妇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定期产检,通过产检可以及时发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慢性肾脏疾病等潜在的高危因素,并进行积极治疗和控制,将血压、血糖等指标控制在正常范围内,降低胎盘早剥的发生风险。特别是年龄较大、有慢性疾病史的孕妇,更要重视产检。
2.避免腹部外伤:孕妇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安全,避免进行剧烈运动和危险活动,如跑步、跳跃、攀爬等。乘坐交通工具时要系好安全带,避免碰撞。尽量避免去人员密集、拥挤的场所,防止被他人挤压。
3.正确处理分娩过程:对于双胎妊娠、羊水过多的孕妇,在分娩过程中,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合理控制分娩速度,避免第一胎儿娩出过快或羊水流出过快,防止宫腔内压力骤减。孕妇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操作,如实告知医生自身情况。
4.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孕妇要戒烟戒酒,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保证营养均衡。适量运动,如散步、孕妇瑜伽等,增强体质,但要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长时间仰卧位,建议采用左侧卧位睡眠,以减轻子宫对下腔静脉的压迫,改善胎盘的血液供应。
5.心理调节:孕妇在孕期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精神过度紧张和焦虑。长期的精神压力可能会影响孕妇的内分泌系统,进而影响胎盘的血液供应。孕妇可以通过听音乐、阅读等方式缓解压力,放松心情。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高龄孕妇由于身体机能下降,患妊娠期并发症的风险较高,更要严格遵循上述预防措施,定期产检,密切关注自身和胎儿的情况。有慢性疾病史的孕妇,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孕期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基础疾病,严格控制病情。双胎妊娠或羊水过多的孕妇,分娩过程中要密切观察自身症状,如有异常及时告知医生。孕妇在孕期用药要谨慎,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避免自行用药对胎儿和胎盘造成不良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