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疮好发部位
卧床和坐轮椅患者压疮好发部位及特殊因素对其的影响,给出预防建议。卧床患者仰卧位好发于枕骨粗隆等部位,侧卧位好发于耳廓等部位,俯卧位好发于面颊部等部位;坐轮椅患者好发于坐骨结节等部位。特殊因素中,年龄上老年人和儿童易出现压疮,性别上女性乳房、男性生殖器在俯卧位有风险且女性侧卧髋部受压不同,生活方式上长期卧床久坐者几率高,病史方面神经疾病和糖尿病患者更易出问题且难愈合。建议家属和护理人员定期为患者翻身等,特殊人群需密切关注皮肤状况,鼓励患者活动、加强营养。
一、卧床患者压疮好发部位
1.仰卧位:好发于枕骨粗隆、肩胛部、肘部、脊椎体隆突处、骶尾部、足跟。枕骨粗隆处由于头部长期与枕头接触,压力集中,皮肤血液循环易受影响;肩胛部在仰卧时承受一定体重压力,且活动相对较少;肘部与床面接触,若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局部受压;脊椎体隆突处缺乏肌肉和脂肪组织保护,压力直接作用于皮肤;骶尾部是身体重力主要支撑点之一,此处皮肤长期受压且血液循环较差;足跟在伸直位时与床尾接触,易形成压疮。对于老年患者,由于皮肤弹性下降、血液循环变差,这些部位更易发生压疮;肥胖患者因体重较大,局部压力增加,压疮发生风险也较高。
2.侧卧位:好发于耳廓、肩峰、肋骨、髋部、膝关节的内外侧、内外踝。耳廓在侧卧时受压,其皮肤较薄,血液循环有限;肩峰和肋骨处与床面接触,承受身体部分重量;髋部是侧卧时主要受力点,压力较大;膝关节内外侧和内外踝因位置突出,易受到压迫。女性患者骨盆结构相对较宽,侧卧时髋部等部位受压面积可能更大,更需关注;长期卧床的慢性病患者,身体抵抗力差,这些部位发生压疮后愈合也相对困难。
3.俯卧位:好发于面颊部、耳廓、肩部、女性乳房、男性生殖器、髂嵴、膝部、脚趾。面颊部和耳廓与床面接触,长时间受压影响血运;肩部和髂嵴承受较大压力;女性乳房和男性生殖器较为敏感,俯卧时易受压迫损伤;膝部和脚趾处于肢体末端,血液循环相对较差,且易与床面摩擦。儿童患者俯卧位时,家长需特别注意其面颊部和耳廓的情况,避免压疮发生;对于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肢体末端血液循环更差,压疮发生风险更高。
二、坐轮椅患者压疮好发部位
主要好发于坐骨结节、肩胛骨、足跟。坐骨结节是坐立时主要承重部位,压力集中且局部血液循环易受阻;肩胛骨在靠坐时与轮椅椅背接触,若轮椅靠背不合适,易导致局部受压;足跟在放置脚踏板时,可能因脚踏板高度或角度不合适而受到压迫。对于上班族长时间坐办公椅者,也应注意调整坐姿,避免坐骨结节等部位长期受压;残疾人使用轮椅时,需选择合适的轮椅及减压坐垫,以降低压疮发生风险。
三、特殊因素对压疮好发部位的影响
1.年龄因素:老年人皮肤松弛、弹性降低、皮下脂肪减少,对压力和剪切力的耐受性下降,全身各个好发部位都更容易发生压疮。儿童皮肤娇嫩,虽然活动相对较多,但如果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如术后卧床,也可能在相应的好发部位出现压疮。
2.性别因素:女性乳房在俯卧位时是压疮好发部位,男性生殖器在俯卧位也有压疮风险;此外,女性骨盆结构特点使得侧卧时髋部等部位受压情况与男性有所不同。
3.生活方式:长期卧床、久坐不动的人群,身体特定部位持续受压,压疮发生几率明显增加。而经常活动、变换体位的人,压疮发生风险相对较低。
4.病史:患有神经系统疾病导致肢体感觉障碍的患者,由于不能及时感知局部压力和不适,无法自行调整体位,压疮好发部位更易出现问题;糖尿病患者因周围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影响皮肤的营养供应和修复能力,压疮发生后更难愈合。
温馨提示:对于长期卧床或坐轮椅的患者,家属和护理人员要定期为其翻身、更换体位,使用减压床垫、坐垫等辅助器具,保持皮肤清洁干燥。老年人、儿童、患有慢性病等特殊人群更需密切关注压疮好发部位的皮肤状况,一旦发现皮肤发红、破损等情况,应及时就医处理。同时,鼓励患者适当进行活动,加强营养,以增强身体抵抗力,降低压疮发生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