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念珠菌性龟头炎
念珠菌性龟头炎是由念珠菌属真菌(主要是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常见男性生殖器感染性疾病,各个年龄段男性均可发病,包皮过长或包茎的青少年、免疫力低下的老年人更易患病,不注意个人卫生、有多个性伴侣等生活方式及糖尿病等病史会增加发病风险。其临床表现为龟头和包皮内板瘙痒、灼热、疼痛,有发红、水肿、丘疹等体征。诊断主要依靠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治疗包括一般治疗和药物治疗,一般治疗需注意卫生、避免性生活等,药物治疗以抗真菌药物为主。针对青少年、老年人、糖尿病患者、免疫力低下人群和有性传播疾病史者等特殊人群,还给出了相应的温馨提示。
一、念珠菌性龟头炎的定义
念珠菌性龟头炎是由念珠菌属真菌(主要是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龟头炎症,属于常见的男性生殖器感染性疾病。
二、发病情况
1.年龄:各个年龄段男性均可发病,但包皮过长或包茎的青少年以及免疫力低下的老年人相对更容易患病。青少年由于包皮过长,局部清洁不易到位,易形成温暖潮湿环境,利于念珠菌滋生;老年人则因身体机能下降,免疫力减弱,对病菌抵抗力降低。
2.性别:仅发生于男性。
3.生活方式:不注意个人卫生,如不经常清洗生殖器、长期穿着紧身不透气的内裤等,会增加念珠菌滋生的机会;有多个性伴侣、不安全性行为等也会提高感染风险;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等药物,可导致体内菌群失调,破坏局部防御机制,使念珠菌大量繁殖引发炎症。
4.病史: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男性,由于血糖控制不佳,局部组织含糖量增加,为念珠菌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发病几率相对较高。此外,有过念珠菌感染病史的患者,复发风险也会增加。
三、临床表现
1.症状:患者龟头和包皮内板可出现瘙痒、灼热感,部分患者瘙痒剧烈,会不自觉搔抓,导致症状加重。还可能出现疼痛,尤其在排尿、性生活时疼痛可能加剧。
2.体征:可见龟头表面发红、水肿,有散在的红色丘疹,严重时可出现糜烂、渗液。包皮内板及冠状沟处可附着白色奶酪样斑片,容易被刮除。若病情反复发作,可引起包皮干裂、纤维化和龟头组织硬化等改变。
四、诊断方法
1.症状体征:医生通过询问患者症状,如瘙痒、疼痛等,结合观察龟头及包皮的外观表现,如红斑、丘疹、斑片等,可作出初步诊断。
2.实验室检查:取病变部位的分泌物或皮屑进行真菌镜检,若发现念珠菌的菌丝和孢子,即可确诊。必要时还可进行真菌培养,以明确念珠菌的种类,并进行药敏试验,为后续治疗提供参考。
五、治疗方法
1.一般治疗: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生殖器清洁干燥,勤换内裤,避免使用刺激性清洁剂清洗。治疗期间应避免性生活,若性伴侣有念珠菌性阴道炎,应同时进行治疗,防止交叉感染。
2.药物治疗:外用抗真菌药物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如克霉唑乳膏、咪康唑乳膏等。对于症状严重或外用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口服抗真菌药物,如氟康唑、伊曲康唑等。
六、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青少年:家长应教导孩子注意个人卫生,正确清洗生殖器。若孩子有包皮过长或包茎情况,要更加关注局部清洁。在治疗期间,要安抚孩子情绪,避免因疾病产生心理负担。用药时需严格遵循医嘱,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2.老年人:老年人可能同时患有多种基础疾病,在使用抗真菌药物时,要充分考虑药物相互作用及对基础疾病的影响。治疗过程中要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如有不适及时告知医生。
3.糖尿病患者:积极控制血糖是治疗念珠菌性龟头炎的关键。在治疗期间,要严格按照糖尿病饮食和运动方案进行管理,同时密切监测血糖变化。用药时要注意药物对血糖的影响,确保治疗安全有效。
4.免疫力低下人群:此类人群除了积极治疗念珠菌性龟头炎外,还应注意加强营养,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以提高身体免疫力。在使用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时,要在医生指导下调整剂量或更换药物,避免加重病情。
5.有性传播疾病史者:治疗期间要避免再次发生不安全性行为,严格按照医生要求完成治疗疗程。同时,要定期进行复查,防止疾病复发或引发其他并发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