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肝炎是什么引起的
急性肝炎的病因多样,包括嗜肝病毒(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传播途径不同,部分可转为慢性)、非嗜肝病毒(巨细胞病毒、EB病毒等)感染,药物(如抗生素、抗结核药等)和毒物(毒蘑菇、四氯化碳等),自身免疫因素(免疫系统攻击肝细胞,女性尤其是中年女性多见),酒精(长期或短期内大量饮酒),遗传代谢因素(肝豆状核变性、遗传性血色病等),以及代谢紊乱(糖尿病、肥胖等)、血管因素(布加综合征)等其他因素;同时针对儿童、老年人、孕妇、免疫功能低下人群给出了相应的预防和注意提示。
一、病毒感染
1.嗜肝病毒: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肝炎病毒是引起急性肝炎的常见原因。甲型和戊型肝炎病毒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例如食用被污染的食物或水。这两种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肝炎通常为自限性,预后较好。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病毒主要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传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部分患者可能会发展为慢性肝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若不及时治疗,也有较高比例会转为慢性。
2.非嗜肝病毒:如巨细胞病毒、EB病毒等也可能导致急性肝炎。巨细胞病毒感染在免疫功能低下人群中更为常见,如艾滋病患者、器官移植受者等。EB病毒感染常引起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部分患者会伴有肝脏损害。
二、药物和毒物
1.药物:许多药物都可能引起药物性急性肝炎,常见的有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抗结核药(如异烟肼、利福平)、解热镇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等。老年人由于肝脏代谢功能减退,对药物的耐受性降低,更容易发生药物性急性肝炎。长期大量用药、同时使用多种药物以及有肝脏基础疾病的人群也属于高危人群。
2.毒物:摄入某些有毒物质,如毒蘑菇、四氯化碳等,也会导致急性肝损伤。毒蘑菇中的毒素可以直接损害肝细胞,引起肝细胞坏死。四氯化碳主要通过呼吸道和皮肤进入人体,对肝脏有很强的毒性。
三、自身免疫因素
自身免疫性肝炎是由于机体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肝脏细胞而导致的。这种情况在女性中更为常见,尤其是中年女性。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家族史的人群发病风险较高。自身免疫性肝炎起病可急可缓,急性发作时可能出现黄疸、乏力、肝区疼痛等症状。患者的血液中通常可以检测到自身抗体,如抗核抗体、抗平滑肌抗体等。
四、酒精
长期大量饮酒会对肝脏造成损害,引发急性酒精性肝炎。男性每天饮酒量超过40g(女性为20g),持续5年以上,发生酒精性肝病的风险明显增加。短期内大量饮酒(如一次饮用大量白酒)也可能导致急性酒精性肝炎。酒精的代谢产物乙醛对肝细胞有直接毒性作用,可引起肝细胞脂肪变性、坏死。
五、遗传代谢因素
某些遗传代谢性疾病也可能导致急性肝炎,如肝豆状核变性、遗传性血色病等。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于铜代谢障碍,铜在肝脏等组织中沉积,导致肝细胞损伤。遗传性血色病是由于铁代谢异常,过多的铁在肝脏沉积,引起肝脏炎症和纤维化。这些疾病通常有家族遗传史,儿童和青少年也可能发病。
六、其他因素
1.代谢紊乱:如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可能出现肝脏脂肪变性,进而引发急性肝炎。肥胖人群由于体内脂肪代谢紊乱,也容易发生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2.血管因素:如布加综合征,由于肝静脉或下腔静脉阻塞,导致肝脏血液回流受阻,引起急性肝淤血,最终导致肝细胞损伤。
温馨提示:
1.儿童:儿童肝脏功能尚未发育完全,更易受到病毒、药物等因素的影响。家长要注意儿童的饮食卫生,避免儿童接触可能被污染的食物和水。在给儿童用药时要格外谨慎,严格遵医嘱,避免自行用药。
2.老年人:老年人肝脏代谢和解毒功能下降,应避免滥用药物,定期进行体检,以便早期发现肝脏疾病。
3.孕妇:孕妇在孕期身体生理变化较大,肝脏负担加重。若感染肝炎病毒,不仅会影响自身健康,还可能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孕妇要注意加强营养,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
4.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如艾滋病患者、器官移植受者等,要注意预防感染,避免前往人员密集的场所,必要时可采取防护措施,如佩戴口罩等。一旦出现乏力、黄疸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